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好手中的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这段话一直充盈着我的内心,。
  在16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愿同我喜欢的孩子一起探索学习。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 创新
  新课改这一名词在每一位教师心中都已根深蒂固。每位教师都在 新课改的大潮中不断的总结,不停的进步。在新课改的今天,在强调学生要自主、合作学习的今天,我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也始终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贯穿其教学中。
  教师是一个引路者、指导者,而不是单纯的传授者。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总是不辞辛苦的牵着孩子的鼻子匍匐前行,并且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生怕稍微放松了手中的线后,孩子会不知所措、茫然若失。于是上每一节课,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引导,逐字逐句的理解,提问。孩子就在我的引导下,我的保护伞下思考着,学习着。但是,新课改后当我试着让孩子在课堂中自己去探索的,自己去思考的时候,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或许有时多放手给孩子一份信任,放开束缚他们手脚的枷锁,他们会回馈给你更多的惊喜。松一松我们制约他们飞翔的绳子,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我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谁住顶楼》时,总害怕孩子弄不清哪个动物该住哪层楼。于是便想为他们找好难点。可是在教学一个环节后,我发现孩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我就运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将一个重点突破,再让孩子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效果很好。孩子在汇报时各抒己见。有的孩子说:“老师,老牛伯伯是我们最应该照顾的对象,他年纪大了,上顶楼一定会累的生病,我们应该尊敬老人。”有的孩子说:“小兔子,也不能住顶楼,他后腿长前腿短,摔跟头了怎么办?”有的孩子说:“如果要有电梯就好了!”还有的孩子说: “老师,我想画一张楼房设计图!”…… 孩子在讨论中掌握了课堂知识重点!看来我们要经常的放飞孩子的想像力。
  我经常给自己错误的行为找借口,诸如:他们还小这个他们还很难去理解,这些他们更本无法理解等等。可是现在这样做一个不辞辛苦的教师可不行,有时需要一点“偷懒”。
       另外,我在识字教学中又是这样来落实新课改这一理念的。课前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卡片上写上拼音、生字,组上词语,再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上课后,我首先让學生自读一次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第二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这些生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第三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以游戏的方式认读生字;第四步让学生用生字组一个词,说一句话;第五步朗读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语句;第六步写生字。写生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字,然后让小朋友相互提醒哪些字的什么部件容易写错,最后在书上先描红后书写。这样一堂课下来,老师教的很少,整个过程就仅仅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学的很有兴趣、很轻松,教师也不感觉累。
  在教学中我一直被学生带给我的惊喜所感动着。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我让孩子观察茄子和冬瓜的区别,孩子能像小燕子一样说出了它们的区别,而且还说:“除了课本上说的,还有茄子是挂在树上,冬瓜是躺在地上。”看这个孩子观察的真仔细!还有的做了课前调查说:“冬瓜里面是空心的,茄子是实心的!”……在这节课中,面对这么多异彩纷呈的回答我真的是瞠目结舌,同时我也觉得我以前的做法是多么的残忍,有时经常会扼杀了孩子自我思考的天性,或许在我把一个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让孩子去记忆的时候,他们心中是不是很伤心,因为可能他们的答案比我的更好!或许教孩子就应该像放风筝一样,只有不停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翔他才会飞得更高更远,你只要把握好手中的线就好了,反之,总是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线,你的学生就只能是井底之蛙永远也不能到更广阔的空间去看看。
  其实教学中的一切的惊喜,都只缘于教师给了孩子一个机会,再一次次得给予过程中,你就会发觉学生越来越敢想、敢说、敢辩,课堂上就会连连出现惊喜,可能这种课堂正是我们所倡导的有生命的课堂。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含苞待放的花苞 ,由于他们存在各种各样差异,所以他们的开花的时间也就不一样,只要我们耐心的等待,总会等到他傲然开放的时候,那时你会发现你苦苦等待才是百花之中开的最绚丽的那株。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我想老师也应该像学生一样不断创新,不断出新,这样你才会和孩子走得近,你才会和孩子一起走向更宽更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马万雄.新课改背景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OL].学周刊,2018(31):105-106[2019-05-14].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1.062.
  [2]方小梅.新课改环境中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技巧[J].文教资料,2018(29):3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