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邸书英

  学习贵在创新,语文学科教学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着重从激发兴趣,转换角色,营造氛围等角度入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实践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以承传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语文学科,呼唤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现代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长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未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自觉地把语文教学定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有了兴趣,才有创新的热情。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般应从2方面入手。
  语言激发语文教师是语言的传播者,教师的语言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准确、优美、生动和富有表现力。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语言风格。优美的散文与诗歌,需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绘出美好的意境;观点鲜明的议论文,应陈述清楚,语气果断;朴实严谨的说明文则应明白晓畅,语气平缓。总之,教师要通过自身语言形象,展示祖国语言的魅力,用语言美吸引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情感诱惑情感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教师应尽力挖掘教材,领会其精神实质,情动于中,有感情、有激情,即变文中之情为教师之情,然后再以声情并茂的语言,优雅得体的动作,精彩醒目的板书等,触动学生,感染学生,与学生一起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教师之情变为学生之情,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而是强烈的情感享受,学习兴趣悠然而生。总之,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赞美肯定,焕发兴趣等。教师应在实践中有所选择,有所创新。
  
  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的地位高高在上,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在课堂教学上往往是“指点江山”,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丝毫的兴趣,更谈不上主动性了,学生往往是教师的“复制品”。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整个教学过程是扼杀个性的过程。现代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不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教学过程不再单一死板,而是丰富多彩,富有个性。衡量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再看其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学生是否记住了某些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是否激发出来。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由此可见,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并非放任自流。一切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必然使课堂教学无序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主动地按照设定好的步骤循序渐进的发展,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知识水平有限,不可能有专家一样的创见,但要求他们不拘泥于作者的思想,突破课文提示的局限,提出自己的感受,则是完全可以的,也是教学必需的。因此,只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互动对话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独特的创造性,就有可能不断涌现。如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一般都认为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玛蒂尔德为偿还朋友的“假”项链而历尽10年艰辛与困苦,这不说明了在她的身上具有现代人所推崇的勤劳与诚信的美德吗?这样的问题是思维独创的显露。再如小说《孔乙己》,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篇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揭露了封建文化毒害人这么一个主题,而有的教师则引导学生思考:封建社会没有出仕的读书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孔乙己“中毒”至深?这里除社会原因外,还应该有个人自身的因素。学生带着这种反思的思维解读课文,则课堂教学将会别开生面。
  此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无论采取何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彭店子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1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