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思品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虹

  自从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淡化教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和活动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于是将“思想品德”课改名为“思想与社会”课。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变革传统的思想教学模式。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主要形象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光讲打道理,突显知识点,复习时让学生背条目的僵化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了。
  那么,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上,并且才能把它上好呢?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和自己的反思,我认为,除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在教学中对学生激趣的依据
  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一定依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激趣的心理依据。
  小学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最基本的概念。不过在掌握一些形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小学思想品德课具有一定理论性、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第二,散发亲新气息的现行教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激趣提供了物质条件。
  现行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改变了过去思品课教材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调动情感因素,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创造了很大的空间,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
  第三,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激趣的时代依据。
  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年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品德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是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激趣的现实依据。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个“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可见,培养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巨大原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反之,则启而不发,学而不进,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种可行激趣方法
  (一)搞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于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连的。而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怎样又与教师的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分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学生做课前准备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预习提纲,这样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兴趣随之产生,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
  (二)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诗曰:“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蜻蜓立上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他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入语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想听下去,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演部分一定要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快板短书”、“小品表演”、“成语接龙”、“故事短播”、“乐曲欣赏”、“超级模仿”、也可以用一段格言或一则寓言开头,也可以用一个故事开头等等。如我在讲“友情的重要性”内容时,首先播放了歌曲《永远是朋友》,然后用快板短书“竹板这么一打呀,我要说话啦,说什么?说一说友情的好处多……”学生听得哈哈大笑,这样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轻快明了的歌声与快板词中,感受到学习氛围的轻松,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使新课在较好的氛围中进行。
  (三)巧妙设疑,培养思维,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思、疑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正所谓,思维以疑问为起点,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我国古代的又一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适时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在讨论中设疑,教师除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德得到升华和发展外,师生间还可以互相请难答疑、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师生间双向的智慧交流,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有赖于他对教师的情感。可见,高尚而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交流的通道,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领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以外,还应尊重学生人格,爱护他们,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视之,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具体的讲,教师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斥责,进行赏识教育;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适当的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此外,要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热心、细心、耐心,多关爱,多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起宝贵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践其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五)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动画、图像、声音融合在一起,真是图文声并茂,把学生带入一个心旷神怡的境界,顿时之趣横生,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收到的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启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一靠培养,二靠感染。感染,也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例如:
  1、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态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身体语言。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使教学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富有节奏,充满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不在把思想品德课看做有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美。
  2、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学问,那就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吧!”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学内容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的表达语言应该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所以,教师的“言不可不琢,辞不可不修”,要以适当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展示本学科的魅力。如果一个教师具有严谨、精炼、充满感情而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那么他就能拨打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情感。
  3、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恰当比喻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还会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妙处。
  4、以形象幽默的漫画激发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容品德认知于漫画分析中,透过漫画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所要学习树立的思想观念,掌握基本的道德、心理、法律和社会知识。
  5、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可以让学生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进行访谈活动;让学生对典型实例进行归纳和分析;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等等。
  (七)巧用课堂结束语,再一次激起学生兴趣。
  教师也要重视结尾,以此提高学生兴趣。课堂结束语是对一堂课所学内容的总结、概括。可见,总结性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能产生共鸣;有时也能为下一节课做铺垫。结束语要有创新意识,如:概括提要结尾法、学生小结结尾法、比较评析结尾法、赠送名言结尾法、延伸课外结尾法等。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恩格斯讲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遵从新课标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学生的心理,创新与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上好思想品德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44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