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少年学业情绪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业情绪指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具有两极性。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非智能因素,学业情绪的产生受到性别、年级、家庭、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影响,对学业表现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与心理健康又存在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本文在详细分析关于学业情绪的众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青少年自身、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
  〔关键词〕 青少年;学业情绪;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6-0007-05
  学业情绪是德国心理学家Pekrun于2002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习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学业情绪的产生不仅包括课上学习、课下作业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也包括考试期间及考试之后成绩反馈体验到的各种情绪。学业情绪具有两极性,既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目前国内研究大多采用董妍、俞国良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该问卷包括72道题目,可以测量13种学业情绪,并且将自豪、高兴、希望作为积极高唤醒情绪,将满足、平静、放松等情绪作为积极低唤醒情绪,将焦虑、羞愧、生气作为消极高唤醒情绪,将厌倦、无助、沮丧、疲乏―心烦作为消极低唤醒情绪。学业情绪作为学习心理过程中的知、情、意的一部分,对青少年的学习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概括地说,众多研究者主要利用该量表从人口学变量、学业表现、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对学业情绪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青少年学业情绪的现状
  (一)青少年学业情绪的人口学变量特点
  1.性别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
  从整个中学阶段来看,已有研究表明,男生的积极低唤醒情绪高于女生,而消极高唤醒情绪则显著低于女生。具体而言,在初中阶段,女生的学业情绪体验要比男生丰富。严展鹏、程思傲和孙芳萍[1]的研究表明,女生在高兴、希望、平静等积极学业情绪上显著高于男生,同时女生在焦虑、生气、沮丧等消极学业情绪上也显著高于男生。吕京京[2]指出,在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三个维度上,女生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在高中阶段,表现出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要高于女生,女生的消极学业情绪要高于男生的趋势[3-4]。大学阶段的学业情绪同中学阶段的学业情绪有明显的不同,赵联防[5]的研究表明,在大学阶段,女生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消极低唤醒和消极高唤醒情绪高于女生。不同学生时期青少年学业情绪所具有的性别特点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2.年级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
  整体来看,中学阶段表现出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多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消极学业情绪高于初中生的特点。具体来说,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业情绪又各有特点。初中生体验到的积极情绪要多于消极情绪,并且吕京京[2]的结果表明,初一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在三个年级是最高的,初三学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在三个年级是最高的。侯晓娟、杨遇林、郝学敏和姜峰[4]的研究表明只有在消极高唤醒情绪上,高一年级是三个年级中最高的,并且随着年级增长,消极高唤醒情绪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赵联防[5]的研究表明大一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是四个年级中最高的,大四学生的消极学业情绪是四个年级中最高的。大学阶段表现出积极学业情绪随着年级升高呈现下降趋势,消极学业情绪随着年级升高呈现上升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初中阶段与大学阶段,随着年级增高,青少年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情绪、情感也在不断丰富,消极情绪呈现出增长趋势,而积极学业情绪呈现下降趋势。可能由于高中阶段的压力是整个学生时代最强的,情绪、情感的波动性较大,高一阶段是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最强的时期。总体来看,学业情绪在各个阶段广泛存在,如果不加以关注与调节,学业情绪很容易出现累积效应。
  3.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
  家庭作为个体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对个体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对青少年学业情绪所带来影响也是广泛而深刻的。目前有关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学业情绪所带来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中父母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气氛和家庭完整性等多个方面,尽管父母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可以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情绪,但是这两个因素却是稳定不易变化的,所以我们主要从家庭气氛、家庭完整性等角度来考察其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张艳[6]指出,家庭亲密度与积极学业情绪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消极学业情绪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张玉[7]研究发现,非单亲家庭的子女比单亲家庭中的子女体会到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和更少的消极学业情绪。白红敏[8]对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来自争吵冲突家庭的学生和紧张压抑家庭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厌倦和无助,而来自和睦家庭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高兴。
  4.学校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
  学校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影响体现在学校气氛、班级心理环境、教师三个方面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翟曼[9]将学校气氛划分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与纪律、学业压力、发展多样性五个方面来考查其对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学业压力与积极的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的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而其它四个维度的学校气氛与积极的学业情绪都呈现显著正相关,与消极的学业情绪都呈现显著负相关。李丁丁[10]的研究发现,积极学业情绪随着班级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差而逐渐减少,消极情绪在问题型班级环境中表现最多。教师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体现为教师领导方式和教师肢体语言所带来的影响。陆桂芝和任秀华[11]调查发现,教师的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情绪有显著的影响,民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与积极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权威型和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与积极学业情绪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显著正相关,所以民主型的教师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学业情绪,减少学生的消极学业情绪。张慧[12]以教师肢体语言作为启动刺激进行研究,发现当教师采用消极肢体语言时,学生的学业情绪自评结果偏向于消极,当教师采用积极的肢体语言时,学生的学业情绪自评结果偏向于积极,所以教师的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自身学业情绪的感知和自评结果。   (二)青少年学业情绪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学业情绪与其学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学业拖延、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三个方面。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情绪越积极,其学业成绩呈现越好的趋势,学业情绪越差,其学业成绩呈现越差的趋势。董妍、俞国良[3]以中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能积极预测学业成就;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能够消极预测学业成就。这同巨雅婵[1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巨雅婵提出,对学业成绩的预测力最大的两种情绪是满足和无助,满足情绪可单独预测学业成绩的20.3%,而无助可以单独预测3.6%。白红敏的研究表明,厌倦、羞愧、焦虑和满足可以预测学业成绩的14.3%,其中厌倦的单独预测力最大,可以达到7.5%。同时,学业成就反作用于学业情绪。白红敏[8]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优秀组、中等组和较差组,优秀组的积极高唤醒和积极低唤醒高于较差组和中等组,较差组和中等组的消极低唤醒高于优秀组。巨雅婵认为学业成就对学业情绪作用最大的三种情绪是满足、无助和羞愧。
  学业情绪对学业拖延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王超超[14]和李格[15]的研究均表明积极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有显著负相关,消极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有显著正相关,并且消极学业情绪对学业拖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此外王超超认为消极学业情绪既可以直接对学业拖延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元认知对学业拖延产生影响。
  学业情绪会显著影响学业求助行为的表现。李培娜[16]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积极学业情绪与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这两种非适应求助行为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工具性求助―教师、工具性求助―学生这两种适应性求助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消极学业情绪与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均呈显著正相关趋势,与工具性求助―教师均呈显著负相关趋势,此外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工具性求助―同学呈显著负相关趋势。
  综上所述,青少年学业情绪与学业成就、学业拖延、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采取积极的求助行为,减少学业拖延行为。反之,消极的学业情绪会干扰、破坏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拖延行为,并采取消极的学业求助行为,进而在学习上的表现越来越差,并且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三)青少年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人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生理上正常,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青少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青少年在学校里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障,而学业情绪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综合以往相关研究,青少年学业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消极学业情绪与心理和谐、自我概念、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呈现显著负相关,积极学业情绪与心理和谐、自我概念、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消极学业情绪越高,学生越不容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谐、自我概念、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特点,反之,积极情绪越高,学生越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和谐、自我概念、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等心理素质。当然也可以说当学生心理和谐、自我概念强、学校归属感强烈、自我效能感高的时候,学生面临学业越倾向于表现出积极情绪,反之,学生心理素质不好的时候,面临学业,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消极情绪。所以青少年的学业情绪与心理建康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青少年学业情绪的应对策略
  学业情绪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非智能因素,对个体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不同性质的学业情绪会表现为有意义的不同动机,参与或影响其它心理活动,最终带来动机效果的差异,所以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是促进青少年正确对待学业的要求,是“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而青少年的情绪如暴风骤雨,容易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因此从青少年自身、学校、家长多个方面结合来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学业情绪,减轻其消极学业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一)青少年积极进行情绪调节
  1.接纳自己的情绪
  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仅是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学业情绪也起到很大作用。情绪是复杂的、难以明辨的,学会控制与接纳自己的情绪,必须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焦虑、无助、沮丧等消极情绪的力量有时候足以使学生越来越讨厌学习。然而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他们不自觉产生的满足、自豪、高兴等积极情绪可能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所以不管是积极学业情绪还是消极学业情绪,青少年首先应该很清醒地觉察、认识自己的情绪,把各种学业情绪转化到意识层面。然后要接纳与强化自己的学业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是一种处世淡然的恬静心态,不管学业情绪的性质如何,都要接纳自己随时产生的情绪,同时对于积极的学业情绪要给予强化,即对所产生的积极学业情绪给以标记化,把这种情绪以描述或记载的方式使自己加深对积极情绪的体验。此外对于消极学业情绪,在接纳的基础上做到理性化,理解消极学业情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遇到阻碍,人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只要能够把消极情绪辨别出来,使其清晰化、明确化,消极情绪就很难发挥它的阻碍作用了。
  2.正确认识学习和学习成绩
  奥苏泊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真正持久有效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探求知识,也就是认知内驱力的存在。从人性角度来说,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先天具有求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学生本身对学习也是有内在需求的,但是学习和学习成绩在家长与学校的过度干预下,变成学生的压力时,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的更多是消极的学业情绪。学校关注学生的升学率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寄托自己希望的表现,但是当学校和家长把对学生的关注转变成学生的压力时,青少年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比如学业拖延、消极学业求助等方式来对待学习。由此,也导致了青少年对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成绩的好坏没有真正地思考过。所以要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青少年要正确地看待学习和学习成绩,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人一生中都要进行的一项活动,是个人成长的需要,而学生时代的学习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后能独立学习打基础的一个环节。学习成绩也并不是衡量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即使学习成绩不理想,学校和家长也不会抛弃自己,学习成绩是个人进步的一个指标而已,所以青少年应该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来认识学习和学习成绩,不要把它们变成自己痛苦的包袱。   (二)家长塑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孩子不是学习的工具,是有感情的个体。父母对子女不能只有很高的期望和严格的要求,而不去真正关注孩子的感情。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完整性、亲子关系的和谐、家庭关系的亲密性等家庭的各个方面对于孩子的学业情绪是有影响的。所以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否是合格的家长。其次,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曾说过,孩子在18岁之前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家长自身的问题所引发的。所以家长有必要以身作则,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以好榜样的形式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绪。最后,家长需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真诚的关注,而不是抱怨与唠叨。学习本身却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青少年更是有难度和挑战存在的,家长与其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多给孩子一份情感的关注,有时候用心的倾听比数不尽的埋怨与棍棒教育效果更好。
  (三)学校
  1.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
  我国教育部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事实上只有少部分大城市条件好的学校才配备了心理辅导室,没有这个条件的中小学校多半采取应付策略,招聘的心理健康教师平常担任学科教学,根本没有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学校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与心理健康辅导的成效有关系,心理辅导的目标是学会调试和寻求发展,可是不管是对中小学心理问题的预防还是矫正,短期内成效难以显现。不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特点启发我们有利的教育措施应该及时实施。中小学应该切实地先把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开设起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学业情绪特点,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并且采用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和高层次的心理健康。
  2.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干预训练
  青少年管理日常生活情绪体验的差异与个体的管理技巧有关,通过干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业情绪是非常有意义的。青少年的学业情绪性质是其认知、情绪和动机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干预训练的开展首先是开展理性情绪教育。艾利斯提出的ABC理性情绪疗法中,A指的是具体事件,B指的是个体对事件的认知,C指的是由事件所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艾利斯认为个体的反应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对事件的认知,那么青少年由学业引发的情绪也可以说由青少年自身对于学业问题的认知引起的。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理性情绪教育有助于青少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有助于他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培养稳定的情绪。其次是情绪智力的训练,情绪智力又称情商,孙丽平和田爱香[17]指出,情绪智力属于智力的下位概念,作为情绪、情感的操控指标,对个体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青少年通过情绪智力的培养后不仅可以觉知自己的情绪,最主要的是可以进行情绪的调控和激励,如此一来,学业情绪将更多地发挥其对学习的推动作用。最后是归因训练。学业情绪之所以与心理和谐、自我概念、学校归属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感有密切关系,是由于学业情绪产生后,我们会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归因,积极的归因会提高个体心理素质的各方面,而消极的归因会使个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自我感觉,并降低个体各方面的心理指标。韦纳认为个体一般会倾向于从能力、努力、学习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六个方面进行归因,其中从努力程度进行归因是最有利于调动个体积极学习情绪的归因,当然在归因训练中还需要结合青少年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仔细分析,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
  3.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而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确定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作为教师而言,关注学生的学业情绪,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外露性和内隐性并存的特点,教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润物细无声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才能向教师袒露自己的内心。其次,教师要注意塑造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班级氛围。教师如果依靠权力性的影响来管理学生,这一点是可悲的。相反,教师依靠人格魅力进行愉快的教学,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者,还是全面发展的人,所以需要教师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以宽容鼓励的心态来对待学生,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最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其次情绪具有感染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本身的情绪以及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情绪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情绪,所以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走进课堂,就要展现给学生精神饱满、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并利用自身的表情、态度、言语等教学变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
  参考文献
  [1]严鹏展,程思傲,孙芳萍.初中生学业情绪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78-82.
  [2]吕京京.初中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干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3]董妍,俞国良. 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4):934-937.
  [4]侯晓娟,杨遇林,郝学敏,姜峰. 某高中学生学业情绪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4):1-5.
  [5]赵联防.大学生学业情绪、学校归属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6] 张艳.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学业情绪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7]张玉.初中生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2.
  [8]白红敏.中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83-87.
  [9]翟曼.初中生感知的学校气氛与学业情绪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10]李丁丁.初中生学业情绪、班级社会心理环境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11]陆桂芝,任秀华.教师领导方式对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1-43.
  [12]张慧.教师肢体语言对初中生情绪及学业情绪影响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13]巨雅婵.中学生学业情绪、学业控制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4]王超超.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15]李格.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情绪的相关及团体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16]李培娜.初中生成就目标取向、学业情绪与学业求助行为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17]孙丽平,田爱香.大学生元认知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15,(3):97-100.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学院,菏泽,274000)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151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