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施高效课堂的意义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实施高效课堂已然成为学校办学的自觉要求。而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必须要在提升师资、唤醒学生和精心备课等方面狠抓落实,否则高效课堂就只能是自我宽慰的办学“时尚”。
  [关键词]高校课堂;提升师资;唤醒学生;精心备课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5)06―0026―03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教育领域也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校。2012年11月,教育部以教政法[2012]9号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切实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注重教育教学效果”。由此看来,当前中小学校既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又要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但二者何以统一?根本出路只能是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一、提升师资: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基诺特博士说,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因素。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教师就是一个好班级。好教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前提。当前的教师队伍极度不平衡,个体差异很大。以官窑初级中学为例,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的学生,一个学期下来,考试平均分可能相差十多分。只因为教师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相差竟如此悬殊。难怪有人发出感叹:遇到一个好教师,是学生一辈子的幸运;遇到一个平庸的教师,简直就是一辈子的厄运。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呼唤好教师。
  怎样的教师才算是好教师?入选美国教师名人堂,被许多机构评选为美国顶级教师的阿兰・保罗-哈斯克维茨撰文分析了好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永不自满;高期待,严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知识渊博且了解学生;有洞察力;有幽默感;有灵活性;办法多样;精益求精;不循规蹈矩;沟通能力高超。目前,这样的好教师在中小学校的比例并不高。有的教师对教育并不感兴趣,只是把教书当成谋生手段,只有少数教师,能够职业觉醒,把教书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找到了生命价值的归宿感。
  如何让教师变得优秀起来?确实有一些途径,但前提是“你想成为一名好教师”。没有这样的愿望,仅仅依靠外部的行政命令推动,是没有多少效果的,教师也不会从内心深处去落实一些事情。比如,多读书,特别是教育专业类书籍、期刊,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但调查发现,很多教师不喜欢读书。人的差距往往在八小时之外,多利用闲暇时间读点书,确实是提升自身的有效途径。比如,多参加培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众长,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很多教师也不喜欢,认为培训都是纸上谈兵,“空对空”,没什么实效,是在浪费青春。比如,多参加校本研修,向身边的骨干同行学习:多上公开课,倒逼自己研究教材、教法;多参加课题研究,多写论文,把工作当作是一项研究,用心思考、认真写作。上述都是有效提升自身的途径,一名教师若能坚持这样的工作状态,何愁自己不优秀?一个教师优秀不优秀,在很多时候,靠的是自我提升。
  二、唤醒学生: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再优秀,没有学生主体的觉醒也孤掌难鸣。学生主体不觉醒,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又有家庭原因,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存在关系。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目前感觉变化并不大。《人民教育》曾指出,“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医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他们的实际心理状况。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喜欢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他们与以前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只有上述最基本的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上海知名心理学专家陈默说,1993年之后的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取缔了粮票,意味着我们吃饭不愁了。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她还说,当今孩子存在如下特点: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对话语权要求很高;知识面宽广;都很善良;现实感非常弱;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活在“第三只笼子”里。了解了上述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就可能更理解学生的一些行为,因势利导,从而做出对课堂更有利的举措,高效课堂因此成为可能。
  唤醒学生,还需要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鼓励和欣赏学生、宽容和接纳学生。好学生多半是表扬出来的,这是天性使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肯定与赞美,让其闪光点更亮,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皮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陶行知先生与四颗糖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被奉为教育经典。
  三、精心备课:实施高效课堂的保障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无效课堂和低效课堂而言的,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取高效的发展。高效课堂具有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和高质量的特点。这样的课堂可能永远只在我们的描述中,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只要教师水平提升了,学生主体性唤醒了,再加上精心备课,以及设计好课堂,高效课堂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目前,备课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是对备课理解不清、目的不明。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照抄和照搬现成的教案,心中无学生、无学情,教案与教学两张皮。其次是一节课设置的目标太多,任务太重,贪多求全。整节课没有重点可言,罗列知识、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到为止,缺乏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再次是割裂预设与生成,课堂走向两极。要么古板死气,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要么“天马行空”、“满堂跑”,很难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发展。其实备课不仅是准备的问题,更是设计的问题。备课应基于学生的发展,让“预设”与“生成”获取有机整合与精心设计,需要思考教学的各种问题,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然后进行合理和系统的安排、统筹和规划,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由上可见,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高效课堂的设计师或导演。
  纵观国内很多学校的教学改革,比如洋思中学的“堂堂清、课课清”、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东庐中学的“导学案”等,虽褒贬不一,但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尝试着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这一点上,值得所有教师学习,实施高效课堂时尤其应该学习。因此,备课时一定要考虑如下问题: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如何管住自己的嘴巴,避免满堂灌?如何给学生尽量多的动口和动手机会?上述问题需要事先考虑好、设计好,这样实施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游刃有余。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备课方案。一个教师虽然写一辈子教案,但难以成为名师,但若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只要坚持“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备课就会越来越精、越来越优。
  [责任编辑:严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75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