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发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在书本、在生活、在身边处处都有汩汩的清泉,它需要教师潜心开掘、细心梳理,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春雨润物浇进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德育;资源;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6-0100-01
  资源是最好的读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耳熟能详的话人人皆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多年来,坚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开掘教学资源,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发现教育资源
  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他们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教师只凭老一套“三个一”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已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资源,让百分之百的孩子动起来,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比如“奔腾的江河”一课,我尝试结合“话说长江”和“黄河”两张光盘的内容进行讲解。当我向领导请示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却发现学校电脑不能放DVD,这可难坏了我。六个教室共有三台老式彩电,听班主任说都坏了。于是,我从家里背来DVD机在五年四班播放,一闪一闪的雪花点让我眼花缭乱,一点声音也没有。我回家请教丈夫和孩子,一下课就钻进教室调试。经过三天摸索,终于把这三台电视调试成功。看到同学们花朵般笑脸,听到同学们的掌声,我的付出太有价值了。奔腾、浩瀚、壮阔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用她们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师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体会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因而对品德与社会课兴趣大增。
  二、做读书的榜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我把《少儿百科全书》《中国通史》请进课堂。这两套书知识面宽,浅显易懂,图文并茂,它是小学、初中、高中综合知识的接力棒。必要时,我还请孩子们读一读精彩的段落。“看史使人明智”“文史不分家”是我的口头禅,我经常把好书推荐给孩子们看。厚厚的名著,多数学生是第一次见到,非常新奇。以前,有些家长不知道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书。在我的影响下,家中的书不再睡觉,学生知道该买什么书,经常把书塞到我手里让我看,有的学生也向我借书。有人说:“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开启学习的心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读书、终身学习的种子。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品德与社会课必须立足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参考,而不是唯一。把教材内容和实际结合起来是我一贯的做法,因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入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其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品德与社会课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现实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用自己智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四、重视人力资源
  提到教学资源,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有形的资源,而忽视了人力资源,因而会觉得资源短缺,活动难以开展。其实,一些好的人力资源有时就在我们身边。有一次,结合书中图文并茂展现的唐装、韩服、苏格兰格子短裙、印度纱丽,向学生介绍服饰艺术。这时,一同学说:“老师,我在美国唐人街住过,你们知道唐人街在美国是什么意思呢?在英文里是什么意思?”于是,我把他请到讲台,让他介绍美国所见、所闻、所感。“唐人街在英文是Chinatown,那里住的是中国人,卖的是中国商品,老年人没事下棋、打拳;小学生上午九点上学,学生的课桌有时规规矩矩排列,有时摆成圆圈或三两个拼起来。教室里有电视机、投影仪、录音机、玩具甚至宠物。美国小孩放学要到外边踢球,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我们中国孩子放学关在屋里写作业……”通过这位学生口述,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开阔了视野。我和班主任商量,请这位同学到其他班级演讲,得到班主任支持,活动受到学生、家长、班主任认可,做到了资源共享。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强调维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相比之下,中国学生有时功课太多,学习太累,影响了兴趣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值得反思。
  五、结束语
  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在书本、在生活、在身边处处都有汩汩的清泉。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式教学环境,使学生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大放异彩。课堂有限,知识无限。作为教师,要将“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在三尺讲台上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在专心做学问的同时,要以自己的人格和学术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汪晓勇.探寻品德与社会教学发展新方向[J].江苏教育研究,2012(18).
  [2]鲁丹,聂国权.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J].现代教育科学,2012(08).
  [3]徐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品德课堂[J].中小学德育,2014(12).
  [4]张征红.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J].江苏教育研究,200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778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