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独生子女与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伴随计划生育政策和改革开放政策一起成长起来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教育现状,重点研究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独生子女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出现“拔苗助长”、“望子成龙”和“溺爱无度”等问题,导致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出现困难。作为影响独生子女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也有对应这一特殊群体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独生子女;教育
  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79年更是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定为基本国策。国策实施的三十年以来,我国独生子女人口大量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口超过一亿,占总人口的8%。由于这样庞大数量的政策性人口群体在世界范围内史无前例,因此一直备受关注。而与之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由于独生子女的产生伴随着历史的烙印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即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整个社会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质层面日渐丰富,同时人们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这就导致中国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必然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
  以教育为例,学校、家庭等教育方式的不得当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拔苗助长”问题、“望子成龙”问题和“溺爱无度”问题等等。
  多项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独生子女的生活条件要优于非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拥有学习条件等方面的优势,独生子女父母为子女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并且其“学历教育期望”和“未来职业期望值”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平时教育中对孩子的创新能力给予更积极的回应。
  由于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独生子女出生时就集父母、亲属的爱于一身,被称为“小皇帝”、“小公主”备受宠爱。在享受了物质的富足之余,也带来了诸多压力。父母把所有的目光和期望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这大大增加了孩子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看似幸福的背后也面临着无形的困境。在他们成长阶段,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总不断折磨着备受煎熬的独生子女,唯恐哪次考试成绩达不到父母要求令父母失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无一不考验着孩子和家长的耐力和承受力。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竞争使得他们有苦难言。进入社会后,独生子女仍面临就业压力、婚姻和育儿压力、赡养多位老人的压力等等,正因为是独生子女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更要求他们每一步都不可以出差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贯穿中国家庭教育的始终。很多父母把子女看出自己生命的延伸,力求让子女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因此从小制定“高标准”,以自己的视角审视孩子的未来。为此,父母尽力为孩子创设优质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和智力开发条件,以为满足孩子这些方面的要求就能够“赢在起跑线”,并未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站在孩子立场上想问题。这就导致对独生子女期望值过高,从而引发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父母身心俱疲、孩子心生怨恨,双方互不理解,产生种种心理隔膜甚至引发冲突,孩子也容易由此引发心理疾病,引起不良性格。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很多研究都显示,独生子女父母都有溺爱子女的表现。据刘海鹰、刘昕研究,中学阶段独生子女亲子关系出现的问题表现为父母对子女非常溺爱,期望值过高、过度保护、干涉、娇惯。有研究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多个误区进行了专门的总结:观念上受应试教育误导,过爱、过严、期望过高;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单一知识化倾向;教育方式方面存在着“娇宠”“专制”和“放任”,致使独生子女普遍出现“三无”:无情、无能、无责任感。
  独生子女的产生使得家庭人际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现人际关系的聚焦。从第一批独生子女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开始转型。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子辈既可以受到父辈或更多亲属的关怀,也会与同辈的兄弟姐妹进行交流。而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缺少了同辈的陪伴和交流,亲辈个体或群体成了孩子唯一的指向对象。于是孩子成了一个家庭的中心,父母一切围着孩子转,努力一切为了孩子、一切基于孩子,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被戴上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帽子,同时也导致了孩子交往能力的下降。
  家庭教育不当与家长自身素质高低、家庭关系、家庭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家长改进教育方式。如针对独生子女备受保护,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孩子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我决策能力,增强自我意识,父母改变观念,放手去爱孩子,多给孩子些自主权;在教育方法上采用爱严结合的鼓励式教育。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独生子女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在校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面对这样的群体,学校教育要改善不良的教育环境,纠正错误的教育方法,发挥独生子女特有的优势以促进其发展。
  由于独生子女缺乏兄弟姐妹,缺少“玩伴”交流和模仿,思想行为基本靠家长直接灌输,使得独生子女思想容易“早熟”,也容易使得孩子性格孤僻,难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他们身上常反映出一些明显弱点,如在学校教育中,他们会出现我行我素、自私自利、骄傲自大和“不合群”的特点。除此之外,由于一些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无端剥夺了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锻炼机会,使得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品质。独生子女还反应出不关心集体、不热爱劳动和缺乏组织纪律性等问题。独生子女普遍言行举止善于效仿大人,成人化倾向明显。例如,见到两个异性同学说话就说“谈恋爱”了等等。
  面对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需要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育方式,辅助家庭教育共同推进学生成才。
  首先,针对独生子女不懂得分享,不会关心他人、不善交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学校教育更要培养独生子女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教会孩子与他人平等相处,团结协作。其次,学校教育不仅要重视孩子智力方面的提升,更要关注孩子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过分强调知识而不注重个性和品德方面的培养,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加强对独生子女自立和自理方面的培养,增强独生子女劳动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长细致入微的关注,导致自理能力差、自主生活的能力差。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中配合家长,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最后,增强学生的抗击打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独生子女面对挫折少,缺少挫折意识和耐挫力。
  综上,面对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却又即将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群体,教育必须展现其强大的力量来促进独生子女像我国建设型人才方向转化。
  参考文献:
  【1】张蕊.30年独生子女教育研究评述【J】.当代青年研究,2012(8)
  【2】刘海鹰 刘昕.中学阶段独生子女关系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 2014(17):30-32
  【3】郭翠菊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及其矫正【J】教育科学,2000(04):55-56
  【4】陈森斌 刘爽 第一代独生子女教育观研究【J】.兰州学刊,201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2693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