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组织群文阅读 实现读写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语文教学;群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3—0046—01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项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师倾注很多精力研究、实践的教与学的软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阅读也一样,读一篇文章对学生影响并不深,读同一类型的多篇文章往往学生受益颇多,这就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多方面地感受同一文学主题,更会在多篇文章中熟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由于对某一类写作方法见得多、认识深、有例文依照,运用起来自然更熟练、更准确,产生不吐不快的感悟。此时,若抓住时机进行练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效组织群文阅读欣赏,恰当进行读写结合,会助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一、阅读欣赏中学会抒情手法
   古今佳作,创作者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引人入胜、余香缭绕,而抒情手法用得好,文章的感染力会倍增。阅读文章时,我们常说某文章“动人”,就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写到要到三味书屋读书,将不能常到百草园说了“Ade(德语,再见的意思),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一句抒情,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无忧无虑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这是抒情方式中的直接抒情。而要深入掌握抒情手法,第二单元的学习、阅读、写作训练效果将更好。这一单元是古代的诗、词、曲,那含蓄的间接抒情,会让学生情思飞扬,想酣畅淋漓地诵读、写作。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用景物描写烘托、渲染感情的手法,感染着古今无数游子的思乡情。学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诵读与愁思相关的诗文,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些诗都将“愁”具体化、形象化。
   二、阅读欣赏中学会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一篇文章,它感人至深的原因之一是材料选得好,那些材料里的人、事似乎就发生在我們身边,学生阅读体味中容易产生共鸣。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且贴近生活的写作素材,语文教师应当通过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当中的课文进行充分阅读与理解,有意引导学生学习选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如何安排详略、主次的。比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阿长虽有愚昧、可笑之处,但对我却有无私的关怀,为表现人物的这一品质,作者选了“正月初一早晨让“我”吃福橘,希望我有福的材料;还选了为我买喜欢的《山海经》的事情,使人物饱满起来。
   其实,写作灵感与写作素材全部来源于生活,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素材,留意观察到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力求写出真实、新颖、感人的文章。这样,学生才能树立起正确的素材选择观,学会观察生活、品味生活,并在大量阅读中学会正确选择素材,以阅读促写作。
   三、阅读欣赏中学会建构作文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有这种现象,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已经写好的作文有漏洞,应当进行补充,于是勾画涂改,终至一塌糊涂,这在考试过程中是无法挽回的错误。其实,掌握好写作的顺序,合理建构作文的结构,这些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梳理结构,适当写在片段练习的小作文本中,组织讨论纠错。在大作文写作训练时,要求学生写作前在心中或者草稿纸上列一个提纲,使文章的主次内容相间,表达比例适当,首尾呼应与段落过渡处理恰当。这样做,文章的结构才能清晰明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一气呵成,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学生的构思、写作能力提高会很快。
   由此,阅读与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元素,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没有输出则输入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有目的地组织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多读的过程中学会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学会恰当选择材料、构建文章框架的方法,练好写好语句、文采斐然地润色文章的本领,从而适时进行写作训练,写出有看点、博眼球、高质量的作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7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