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展示方法。不但顺利完成了多样化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理解数学。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详细探讨,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高年级;数学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应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而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性非常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要求,因而学生常常感到十分无趣。为此,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在学生教学活动中融入图形、文字、动画和声音等[1]。如此能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而弥补他们缺乏成熟抽象思维的问题。
   以“圆柱和圆锥”一课为例,教师可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把一些和圆柱类似的物品图像,如瓶子、水杯等通过屏幕展示出来,再对其进行简化,使之以标准图像出现,通过电脑演示底面积与高,使学生观察圆柱的形状,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掌握到。而圆锥是以圆柱为基础的一种特殊形态,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将两种形态的每个角度动态演示出来,生动形象的为学生展现圆柱和圆锥的不同之处,最后通过现在很多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熊大和熊二的卡通形象展开情景演示,把学生的眼球抓住,这样学生便可在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即圆柱容器的三分之一就是圆锥的体积。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切入圆锥的体积公式画面,不停闪烁,利用如此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取代了枯燥、死板的公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知识习得,并将其牢牢记住。
   二、運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大部分数学知识均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即抽象,其中以概念和定义最为明显,所以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图形与实物,并对其予以巧妙运用,借以有效解决部分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对“圆的面积”一课进行教学时,鉴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把圆变成一个方形,也就是用圆拼成一个长方形类型的图形,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则是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此,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形象呈现转化的过程:在屏幕上画一个圆,再把其平均分为16份、32份......接着通过动画的形式将整个圆展开,交错拼好分割的部分,如此一个类似于长方形的图形便拼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该图形的面积同等于之前圆的面积,最后在屏幕上连续闪烁呈现多个数据,包括圆的半径、二分之一周长、组合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此图形长、宽与圆的关系,成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信息技术的演绎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之对知识形成的过程有了深刻了解,一方面淡化了重难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帮助了学生深入理解记忆圆面积计算公式,有效培养其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
   在教学数学知识时,对学生思维潜能进行开发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引导学生扩展知识点,再举一反三,前后推理[2]。借助此种训练,使学生将自己的各项能力不断开发出来(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进而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在对“平行四边形”的内容进行讲授时,教师可先在电脑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利用两个大小相同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展开推理,将结论—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边三角形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形得出。之后,再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也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拼成。最后,利用同等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如此借助多媒体手段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起到有效拓展作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能力起到积极培养作用,并把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创新潜能激发出来。通过对信息技术予以科学合理的应用,可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予以有效培养,让其信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满长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0):34-35.
  [2]屈俊林,郝小光.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5,(13):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