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战场上的对抗已成为交战双方人员信息素质高低的较量。《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是提高士官学员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本文从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改革的方向,再对改革当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在信息时代,现代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士官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已成为战斗力的衡量标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是一门面向全体学员、实践性强的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我校军械士官学员的信息素质,使学员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日后学习专业知识和适应士官岗位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进一步结合士官教育中军事院校本身的特点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
  (一)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项目式教学课程改革是目前士官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的主要选择方式。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教师一般会先给出一个完成好的任务效果,在对任务效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启发学员找出具体的知识点,引导学员通过知识点的学习一步步地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个的项目任务,完成教学活动。而教师设计项目任务的目的旨在把学员融入具体的任务过程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采用项目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项目式的课程设计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员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完成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基本满足了士官岗位需求,具有一体化的特点。但是这种项目式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所设计的项目只注重了涵盖教学内容,不具有系统化,只能实现基本书本内容的学习,不能从本质上提升士官学员信息技术能力。
  (二) 对《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的方向
  针对目前课程的现状,可以看出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学员系统化学习的需求,因此对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十分必要了。在本门课程中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整合在一起,将工作过程作为参照,按照完成工作的顺序来重构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工作过程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互动的情境性学习环境。
  二、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所存在的问题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颠覆了以往知识的传统性、学科性,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重点内容。教师教学理念与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所涉及的内容,与此同时,学习情境、课程资源建设、实训条件等软硬性资源也需进一步提高。在真正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认识不够,在这样的前提下导致教师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所要求教师所具备的能力的提高以及转变跟不上,同时,实训条件的匮乏也是影响工作过程系统化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理论认识不足
  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基本说出什么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但不能深刻理解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质内容,不明白如何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不能够通过深入部队调研,选择适合士官岗位需求的工作情境。同时,缺乏一定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理论的专业系统的培训,导致不能充分认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內容上的改革方向与方法。
  (二) 教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项目式、案例式教学,对这种模式的教学设计以及实施方法都非常的熟练,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所具有的工作过程完整性、教学目标多样性、知识与技能训练统一性等鲜明特征,在实践能力、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士官学员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在本门课程上的实践更需要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示范能力,尤其在典型工作任务的选择上,更是要具有针对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全体士官学员的需求。但是大部分教师主要来自高校,很少深入部队了解士官学员平时的工作任务,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急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难以胜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 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实施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多个不同情境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要让学生能够根据既定的工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实训条件建设的完善程度是决定因素。而实训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分为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例如:专业工作场景、装备设备、工具等都属于硬性实训条件的范围,而软性实训条件则包括,例如:实训工作任务计划书、实训指导书、专业软件、实训报告册等。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时并没有考虑到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的需求,缺乏对实际的工作情景需求的建设,偏重轻软,发展滞后,不注重更新,经常用已经过时的设备和软件来教学,导致教学无法开展。
  三、 几点建议
  (一) 强化理论学习
  首先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交流,在实施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弊端,开拓自己的教学思路,模拟任务的实际工作情景,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还需深入部队进行充分调研,选择适合士官岗位需求的工作情境。最后,学校应开展工作系统化方面的讲座,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案例给教学改革课程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二)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能力
  在深入学习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理念以后,教师要转换教育理念,认识到学习过程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技术支持者。让学生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学习情境中可以明确自己任职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需要的相关技能,同时清楚自己的岗位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提升对自我工作价值的认可。
  对于在军队院校中开展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教师要深入专业实践,更要针对士官专业岗位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炼出既具有針对性同时也能兼顾全体士官学员需求的适应士官任职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通过与任职岗位任务相关的内容、要求、方法以及与其他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从中总结出符合士官任职岗位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地组织教学。
  (三) 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要保障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实训条件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极大的转变,学生成了学习过程的主体,课前在线预习、课中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学习,课后在教学平台上讨论等学习方式要求实训的软硬性条件必须跟进。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而言,在实训的硬性条件方面首先要确保每名学员能独立地操作一台计算机,其次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实训中心应建设有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训室、计算机网络组建实训室、多媒体技术实训室、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等,配合不同工作情境开展教学。而对于实训的软性条件而言,课程相配套的教材、微课、慕课、素材库、作品库等电子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准备学员课前预习的在线资源,课后交流的教学互动平台。为了使士官学员更好地适应任职岗位需求,在工作情境的设计上要和专业接轨,实现专业融合,因此还需准备与专业相关的实训工作任务单、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册等。
  参考文献:
  [1]张学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教学研究[J].百家讲坛,2017.
  [2]袁琰星.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系统化设计[J].考试周刊,2011.
  [3]高金明,葛珊,李志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下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和探索[J].科技展望,2017.
  作者简介:
  高英,吴思,彭媛,湖北省武汉市,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17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