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开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几年,情境教学法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它是根据课本中的知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引入情景教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综合素养。不论是学习什么知识,都离不开文字,因此,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之一,学好语文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做了一些研究,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巧设教学情境,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2.017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教师要根据新课改要求,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构建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法作为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能直观地将语言表达展示在学生面前,逐步影响他们的语文认知,形成系统的学习观念,更好地在语文探究过程中完善综合能力,进一步巩固基础,保证未来语文发展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是小学生的主要性格特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问题的设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恰当的问题情境创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发散语文思维,同时在自由化的探究氛围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优化语文综合素养。学生在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点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个性化的主要体现,使得他们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途径,在课堂中提高探究水平,更好地完成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问题情境的创建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合本堂课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这是问题设定的基础,也是学生高效学习的保障;第二步是优化问题设计,情境问题要贴近教学中心,也要体现趣味性或探究性,能激发学生问题解答热情的同时提高语文探究水平。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过程中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结合他们语文能力发展诉求,对问题进行适当调整优化,不能脱离学生群体,这样才能保证情境教学法积极作用的全面体现。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在情境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提问可以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文本,形成对课文的深刻感悟。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
   现在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开始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其中,老师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课件的制作然后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视听结合、声画并茂,同时还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开始变得越来越常见,而且这种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适量、适度还有适时。适量指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是要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节,不可以脱离教学内容,把学生们学习的教室当作放映室;适度所指的是其向学生展示出来的内容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是可以激发在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适时指的就是要对多媒体节点进行准确的把握,让多媒体产生的效用在适当的时间发挥出来。在进行《鸟语》这篇课文学习的时候,老师在进行正式讲课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播放鸟叫的各种声音,让学生去感受文中的鸟儿世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去进行教学,向学生讲解课文的具体内容,一定会让其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将多媒体教学与语文相结合,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文科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我们知道课堂是学生自我学习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我国我国的传统文化、山川河海以及西方的文化历史等,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突出体现对学生的体验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多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生活,从而从实际出发去思考和感知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上也可能存在一些偏差,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四、实物教学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從这一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创设特定情境的技能。实物演示情境的特点是直观性强,具體可感。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学《琥珀》一文,课前教师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形成产生好奇,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又如教学《新型玻璃》中的“藕断丝连”一词,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解,而是请一位学生上台折断一节莲藕,这时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就明白了“藕断丝连”的原意,再理解比喻义自然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见,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才会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启发引导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交还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移交给学生,把演示的过程展示给学生,有意识地改良传统教学模式,实践“一生一个性”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马明宏.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8(1):52-52.
   [2]潘惠敏.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1):56-56.
   [3]朱维芳.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29):60-6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32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