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内涵丰富,这些都是用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优质资源。初中学生身心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当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直诚信的人格理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优秀的道德规范和思想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素养
  初中历史与社会是初中教育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体系中蕴含着很多人文精神教育的素材和内容,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根本和基础。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改革要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策略,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工作,还要重视并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完善,为学生将来更快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面
  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涉及内容非常广,包括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等知识,可谓是不拘一格,纵横古今。既有生动的社会现实生活,又有真实存在且悠久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这个基础上做到活学活用。与此同时,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科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基于素质教育展开教学,遵循“轻考试,重实用”原则,将考试的量化要求转变成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尽可能多地利用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启迪,使用艺术化的方式使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背后的人文内涵有所领悟,从而实现学生人文知识面的有效拓宽。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一种将现在、过去与将来结合起来的心灵活动。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历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历史与社会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要重视人文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让学生从各种社会事件、历史事件中认识到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给学生今后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提供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作为一个民族发展和生存的靈魂核心,民族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在历史沉淀中逐渐形成的有关价值观念的特性。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初中学生普遍缺乏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比较弱,民族情感比较淡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我国凝聚力,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人文性教育可以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通过人文教育让学生清楚了解我国同日本、美国等各个国家战争背后的本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是非明辨能力,能够及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言论,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积极弘扬,在这个基础上树立民族忧患意识。
  二、基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
  (一)积极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资源
  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尤其是历史内容,不管是中国现代史还是古代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也有很多的屈辱史,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其进行有效整理和系统发掘。将人文教育资源挖掘出来之后,教师要对其进行运用,加强对人文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养成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和提升。例如:在讲解“中国抗日战争”这节知识点的时候,历史与社会教师可以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述抗日英雄的人物故事,如董存瑞炸碉堡,15岁的刘胡兰英勇就义,黄继光用身体堵住枪口,8名女官兵为了血战日军集体投江殉国等英勇事迹。在这些影视资料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抗战精神”的人文内涵,树立更加长远的学习目标和更加崇高的理想。
  (二)使用多元有效的人文教育方法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建立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而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处在被动状态,学生不需要思考,没有获得深刻体验,也就难以形成相应的素养。所以,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人文素质教育要求使用多元化、有效的人文教育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上文中所说的,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视频资料、FLASH动画将相关的历史事实、社会事件与现状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给学生的人文体验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例如:在讲解“不同类型的城市”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不同地区的城市面貌给学生展现出来,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华盛顿、巴黎、班加罗尔等城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可视化情境,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并感受到这些城市的特点。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各个地区不同的人文气息,从而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创设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深化学生的人文体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开展丰富的历史人文实践活动
  人文素养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而且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时有限,教师教的内容往往限制在教学大纲之内,甚至有些教师直接采取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这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教师要减少对教材的依赖,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历史人文实践活动,实现历史教学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发展个人的人文情感和素质,这样可以大幅度拓宽课程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一些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人文体验,接受实践性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身边的抗战故事”“寻找身边抗战英雄”等人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素材和历史知识进行发掘,让学生将身边的真人真事与教材上的内容联系起来,真真切切感受到抗战历程的艰辛和这些伟人的伟大,以此构建学生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素质。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与社会对学生文化熏陶和人格养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以素质教育为基本要求,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为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意识和完善的人格特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将来更快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娜.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82+84
  [2]林志文.从成才角度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人文性[J].成才之路,2014(11):55
  [3]冯海英.初中《历史与社会》生成教学有效性及其课例研究[J].名师在线,2017(04):21-22.
  [4]刘家佳.以史知世 促文养成——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21-122
  [5]王辰,张静.基于人文素养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01):65-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