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目标都倾向于应试教育,“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普遍存在。而这种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在心理成长阶段缺乏人文精神与素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分析了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价值,并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关键词】高中生物  人文教育  融入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化,人们的价值观越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些不良观念被更多的人所接纳,比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攀比风气等等,错误的价值观促使道德滑坡现象屡屡出现,进而对我国社会整体的道德素质造成不利影响。人的个性、主体性以及自然性的弱化甚至是丧失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与生理方面都尚未成熟,三观都在树立的过程中,若有外界正确的引导,将对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大有好处。而且现阶段高中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经受的磨练普遍较少,性格一般较为自我,对人格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但是目前我国传统的高中教育更加倾向于知识的传授以及分数的提高,在生物等自然学科中没有融入相应的人文教育。且生物属于理科教学,教师们对于人文教育的观念较文科老师更为淡薄。高中生物学科融入人文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可以考虑的方向。
  新课标的改革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加具体和鲜明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其中对于高中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要求。新课标中有如下要求:“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能力。新课标对高中教育提出的要求无疑体现了在生物课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相关举措分析
  1.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当今,青少年违法事件频发为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客观上说明了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觉悟水平有待提高。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规律及相关活动的重要课程,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水平,增强对于生命的敬意。这就要求高中生物老师加强对于生物概念的内涵分析,不断挖掘生物知识中生命的奥秘,真正起到强化学生生命意识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人文教育水平。例如在人类遗传病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资料的展示向学生阐述各种不同的遗传病及其体现,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警醒学生珍爱自身生命,尊重他人生命。
  2.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由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及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在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对此,教师应充分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重因材施教。例如,在讲解免疫学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为基础,同时配合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学生都能够了解到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践行差异性教学,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进而展现生物学的魅力所在。使学生保持对于生物学的热情,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学中的美学价值,使学生体验不同生命体的美感。在长期的美学熏陶之下,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3.拓展生物学内涵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于生物学内涵的分析,为学生总结出生物学中包含的一系列观点的同时,还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生物学知识的讲解中,引导学生保持客观的态度看待事物发展的变化与规律,能够使学生在了解生物学内涵的同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辨证思考的能力。具体地,教师在讲解生命起源及细胞增殖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拓展,促使学生认识到:认识源于实践、物质发展变化等观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凸显人文素养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总结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在生物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必要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不同情况,促使学生从书本学习走向全面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馬艳霞. 谈人文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2] 欧翠丽.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 高考,2017(36).
  [3] 韩晶.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J]. 学周刊,2015(34).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56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