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园文化建设漫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基层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为基础,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和关键,探讨诸因素对文化建设成效的影响,探讨课堂、活动、制度、管理等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强调了文化建设中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
  关键词:学校文化;生态性管理;高效课堂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是一种环境,又是一种资源,更是学校的灵魂,它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体现一所学校办学品质的高低。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在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以下一些观点。
  一、 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构建的基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系统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明确对师生言行的要求,培养良好的习惯和作风,又能让师生在制度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励,在制度中规范自己,享受更好制度下的工作、学习。因此,学校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指示和学校实际,在充分发扬民主的情况下,集思广益,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并且在制度的执行中应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讲关系、不看情面、科学公正、依法治校,摒弃自由散漫、拖拖拉拉、无组织无纪律的作风。
  二、 建设生态性管理文化是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基石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教师的需求、思想、个性和专业发展在任務型的管理方式中常常被忽视。营造教师“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教师“既讲民主、又讲纪律,既讲与人为善、相互尊重,又讲相互激励、力争上游”的人际关系。给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读懂教师,读懂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善待他们、体谅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满足他们,真诚地和他们交流,形成良性的情感互动,是构建管理文化的前提。
  以往那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学校管理,强调学校组织的权威性、等级性以及各种行为的规范性,以实现组织目标为至高准则。这种只考核教师的执行力而忽略了教师的潜能和主观意愿的管理理念只会培养出合格的教师,而培养不出好教师。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建立在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体现和尊重师生的主人翁地位,积累师生在价值观、审美、理想和愿景、精神追求等方面的相同点,形成共识,强调人的价值,强调公平民主,依靠由此激发出的凝聚力、创造力,克服机械刻板的制度管理弊端。学校管理只有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每一个人达到主动地、积极地、快乐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生态化管理的至高境界。
  三、 建设高效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在今天课改成为一种大趋势的背景下,课堂文化建设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甚至也是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文化是教学之魂,是教师课堂艺术和学生课堂质疑问难、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一种长期形成、共同遵守、深入灵魂的行为准则。课堂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教室,课堂文化建设的主角是老师和学生,课堂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构建理想课堂,落实课堂实效。促进师生生命体验的交流,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可以说,课堂文化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学校教育所担当的社会责任,他应该成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最低、效果最好、学生发展的价值最大的课堂教学,倡导对学生的学习力进行保护性开发,摒弃通过拼时间、拼体力获得的学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和高效是指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预期能够实现高比例落实,教师投入的时间、经历和其他成本有较高的回报,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能有更充分的体现,这里的高效指的正是最能体现课堂艺术价值的“效果——好不好”“效率——高不高”和“效益——大不大”。高效课堂还原了教育的本质,真正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进课堂文化建设,一是要通过课堂重心的变化是传统教学以教师为单一中心的模式变化成为师生双边互动的双核模式,教师由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一位为学生服务的引导员,他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包”,而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学生创新思维的维护者、学生生命诉说的倾听者、辩论的对手、合作的伙伴、分享的对象。二是通过课堂教学任务的变化改变课堂仅仅作为“学堂”的属性。对课堂的认识不再是仅把它当作一个知识传播的场所,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启迪智慧、训练思维、丰盈情感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质疑、大胆问难、任意发挥,通过调动兴趣和体验促进对新知识的认知,再由新认知生发新的体验,激发不竭的兴趣,从而形成完整的认知循环。三是要通过改变课堂教学重应试技能轻素养培养的弊端,努力在课堂构建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激励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培育“团队意识”和“合作文化”,把文化构建和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服务上来。
  四、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的生成、积淀、传承和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动力和活力在于活跃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处处皆育人”的潜移默化功效也只有在形式丰富、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直接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和教师,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依靠的也是学生和教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活跃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1.
  要着力组织好以学生为主导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把艺术节、学生社团、志愿者、校园刊物、学生自主管理机构、篮球队、棋社、美术兴趣小组和科技兴趣小组等做强做大。
   2.
  努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规范班级文化评比,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生活的状态,倾听窗外的声音,关注国家大事和新闻热点,加强班本文化开发,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3.
  规范常规活动,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在课外活动、主题活动、常规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更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活动本身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意识引导活动向规范、科学、丰富、高雅的方向发展。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胸怀、需要智慧、需要耐心的过程,道路修远漫长,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包容多元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恒心,科学系统地谋划,脚踏实地地落实,一以贯之地积淀,以学校师生的文化精神需求为落脚点,以“校园处处能育人”为总目标,才能最终把学校建成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
  作者简介:
   赵军,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朝阳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23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