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授课的特殊性,分析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关键词:《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239-02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已成为计算机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当代大学生(不仅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目前,在许多高校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库应用水平,开发一些中小型信息管理系统,《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已成为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此外,自2013年下半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已开始使用Access2010版本。因此,该课程在许多高校中被开设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数据库类课程。同时,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联系很紧密的课程。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一定的编程基础和系统的编程训练,计算机应用能力弱,对编程不感兴趣,动手能力弱。因此,如何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在学习课程理论基础的同时,锻炼编程的逻辑思维,积极加强动手实践,是高校任课教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实现培养应用型高校人才的教学目标。从非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非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和考核形式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一、传统教学现状与分析
  1.授课对象专业差异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作为该课程的授课对象,大都来自不同的专业(有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和工科专业),各专业的学生在数学基础、编程基础、编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更有较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另一方面,《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包括8个部分:数据库基础、表、查询、窗体、报表、宏、模块与VBA程序设计、VBA数据库编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授课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将这8个部分逐一讲解、分开上机练习,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将这8个部分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融会贯通。在教师层面,现在许多课堂都是一百多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大部分授课教师都使用幻灯片加自己进行操作演练给学生讲解的教学模式,而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学生无法亲自体验系统的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记忆和接受知识,课堂氛围不活跃、参与度不高,久而久之对课程缺乏兴趣。在学生层面,许多学生觉得该课程不是专业课,只是为了修学分,对课程更谈不上兴趣而言。以上众多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地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多,尤其實验课时少,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采用理论与实验并行的教学模式。以我校为例,该课程的总课时为32学时,理论内容26学时,实验内容6学时。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书中例题的实验操作,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课时非常少,导致学生实际上机操作机会非常少,从而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虽然许多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在有限的实验课上,学生很难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VBA程序设计环节,学生由于缺少系统的编程训练,通常无从下手,导致实验上机效果很差,严重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3.课程考核形式不合理,学生综合能力无法体现。目前,大多数高校针对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采取笔试的考核形式,我校亦是如此,其中,期末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通常考试题型为选择、填空、SQL语句,多为记忆性考题,涉及VBA程序设计的题型相对较少。一方面,这样的考核形式直接导致学生忽视实际上机操作,对学生通过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不大;另一方面,这样的考核形式无法全面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同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教师如何教好一门课程的关键。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辅助,赋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权利。教师在讲完知识点后,需要进行实践操作演示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并进行讲解。教师同时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沉闷的课堂。
  2.突出课程内容重难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该课程内容很多,在教学中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需要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练习,深入浅出,提高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外,除了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加板书教学,运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还需考虑课堂时间有限,有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布置课后练习并安排随堂小测验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在网络信息化这么发达的时代,教师可采用课后网络教学的手段,如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等,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而且便于教师实施个体教学,对一些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帮助其解决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适当增加实验课时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数据库技术的掌握重在实践练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主要就是靠上机实验课来实现,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将实验课时设置的比重占得很低(如我校该课程的实验课时仅为6学时,理论课时26学时),从而导致学生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无法更好地进行实践训练和掌握知识,不利于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适当增加课程的实验课时数,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有充足的实验课来进行更多的实践训练,教师们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便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4.改变课程考核形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课程考核形式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笔试作为该课程的考核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笔试成绩占70%。然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种理论考试的考核形式仅仅体现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全面地衡量学生的数据库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当代高校培养应用型高校人才的教学目标相背离。因此,为了让学生重视课程的实践,可以尝试将笔试考核形式改为机试的考核形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机试成绩占70%。一方面,这样的机试考核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锻炼。另一方面,机试成绩不仅可以体现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能体现学生对课程实践知识和数据库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而反映学生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三、结语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需要授课教师注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重难點、教学手段、教学实践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安生.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6,(16).
  [2]蔡月芹,陈争光,费丽君,冯惠妍.应用型人才的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3]张俊玲,刘鸿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5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