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工程教育基本现状、工程教育专业论证的目的和意义,并从理念更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培养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的关注等方面论述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建议和措施,这将对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该专业开展工程教育改革、推进专业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089-03
   我国本科教育规模逐年扩大,近十年普通本科高校增长率达73.9%,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国普通本科在校生规模突破了1613万,普通本科毕业生规模突破了374万。其中,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稳居世界首位,比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高出3—5倍,我国已成为工程教育第一大国。我国工程教育覆盖了超过90%的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布点数超过所有本科专业点数的1/3[1]。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有力支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专业认证[2],是指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其核心是要确保工科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达到相关行业认可的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是对工程教育是否达到所规定的最低标准所进行的检查,并非选优评估,其认证结果是二元的,即通过和不通过。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发展要求和必然趋势,更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与促进工科专业建设的契机。以认证促建设,以认证促改革,以认证促发展,使其成为高质量、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标志。另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工程教育质量还必须得到国际间的互认,从而提升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内外高校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进程
  20世纪90年代,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的理念就在国外知名高校被提出,标志着进入了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新时代。2004年11月,由我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大力推进我国注册工程师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报告”[1];2005年5月,我国成立了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启动实施工程师制度改革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并于2006年开始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经过12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3]。到目前为止,已对近400个专业点进行了认证。2010年6月我国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4],真正开始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有近200所高校约3万名学生参与,首批本科生于2014年6月毕业。“卓越计划”与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目标都是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华盛顿协议》是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的权威和标准[5]。我国于2013年6月19日在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后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6]。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食品工业大国,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是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理、工、农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综合应用性极强的专业[7],该专业为具有明显的区域与行业特色的工科专业,其建设与行业、区域发展直接相关。近年来,部分高校,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另人堪忧,工程教育改革成为必然面临的问题。
  1.缺乏工程教育创新理念的专业培养标准。专业培养标准与培养目标协调,工程教育理科化、科学范式化倾向较严重,对工程教育创新理念探索不够,专业培养标准不能很好地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
  2.未建立真正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不适应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都没有系统性地进行改革和更新,与培养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的差距。
  3.教師工程实践经验缺乏。部分教师,尤其是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对于工程实践经验缺乏,专业与企业的结合仅限于表面,不够深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多年来,部分院校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沿袭不变,不能有机地与培养目标需要相结合。沿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甚至有些学校把企业实习取消或仅流于形式。
  5.创新与创业教育有待加强。一些高校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据统计,近年来国内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1%左右[4]。
  因此,新形式下探索并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专业建设模式,对于促进人才培养、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四、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专业建设
  1.广泛开展调研,更新理念,大力开展工程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食品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形势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必须推陈出新,广泛开展调研,引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和教育质量保障手段,向国内知名高校看齐。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并将该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及教学资源配置等,并以专业认证理念引领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紧密围绕保证学生毕业能力大力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方式等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体现专业优势与特色。
  2.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是基本保障。一支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力军。鼓励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从知名企业中吸纳技术骨干加入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与企业建立长期有效地深入合作,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并加强学习交流,增加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完善兼职教师考核和奖励机制,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动态化管理的兼职教师队伍。   3.制订能实现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与学生毕业要求是食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关键,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全体教师的行为准则。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食品工程技术人才需要的变化,需对传统学科专业进行布局调整,大力开展与毕业生、专兼职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研讨活动,如座谈、访谈并结合市场调研准确定位专业特色及服务区域,制订能实现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定期评审和修订。
  4.构建与培养标准适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食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平台。打破传统的层级式课程体系,在方向与特色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过程式课程体系[8]。另外,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同时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建立完善的符合工程教育理念的学生能力培养管理制度。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学生能力培养管理制度是达到预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转变以往的标准化培养为个性化培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方式,引入研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自主设计性学习、“互联网+”教育、工程設计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实行教务处、团总支、导师、辅导员等多层共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日常监督和正确引导,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效果跟踪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按照工程能力培养,架构知识体系,按照工程职业要求,培育工程素养[9]。改革培养制度和培养过程以适应工程教育的需求和培养目标。
  6.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基于教育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流行于美国教育界[10]。《华盛顿协议》各成员国基本上均以“成果导向”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将学生综合表现及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成果评价的主要依据。在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注重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是关键,一切教学资源的投入均以毕业生能力的提高,即满足“毕业要求”为准绳,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高效化。教育产出和实际成效驱动教育系统良性循环,最终促进了学生毕业时达到的工程技术能力和水平这一教育目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对于全国食品工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打造出食品工业强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实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与食品工业对接、提升食品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有效途径[9]。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发展与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11],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孙禺,赵自强,雷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23-34.
  [2]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0-19.
  [3]孙桓五,张琤.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39-42,53.
  [4]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01):13-20.
  [5]樊一阳,易静怡.《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08):45-49.
  [6]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6):49-61.
  [7]任海伟,陈晓前,张轶,刘晓风,张丙云,张百刚,赵萍.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粮油加工(电子版),2014,(08):71-74,77.
  [8]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在2015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的专题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4.
  [9]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157-161.
  [10]顾佩华,胡文龙,林鹏,包能胜,陆小华,熊光晶,陈严.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27-37.
  [11]杜传来,李先保.基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应用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03):111-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