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形势下职教教材建设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梳理并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主要类型﹑教材建设的发展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现代学徒制增强校企合作和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尝试探寻一种以生为本﹑校企紧密合作及新形态一体化的职教教材开发范式,为当前我国职教教材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教材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248-02
   一、前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提到要加快完善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成果,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在校生2600多万人,教材需求量大[1]。当前我国职教教材质量良莠不齐,面对我国产业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对职教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面對社会信息化﹑数字化对学生学习模式和学习习惯的影响,职教教材改革之路在何方?
  早在2011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启了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2015—2018年,教育部先后公布了三批共770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正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当前,伴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现代学徒制”这趟快车或许为职教教材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主要类型﹑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新形势下我国职教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二、职教教材的类型
  教材属于公共治理范畴,即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2]。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载体,在职业教育中,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笔者通过对国内职教教材的文献检索发现,自2015年以来,国内对职教教材研究主要集中在“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立体化教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数字化教材”及“交互式教材”等教材模式,其中“数字化教材”和“交互式教材”可归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模式的范畴。下面对主要的教材模式进行简单介绍。
  1.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校本”即“以学校为本”,其开发是以学校的实际为出发点,服务于学校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校本教材深深印刻着学校的烙印,体现着学校的历史文化与思想。目前对于校本教材开发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校本教材应用的总体研究﹑困境及策略研究,以具体专业或课程为对象或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以及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设计研究[3]。
  2.校企合作教材。校企合作教材一般是指根据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由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一起共同参与编写的教材。此类教材更多强调的是将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转化为教材的教学内容,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在教材中得以呈现。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校企教材”相当一部分仅是文章章节标题的任务化﹑项目化,教材内容与传统教材无异;有的校企合作教材虽有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但教材内容组织设计缺乏科学性,教学资源匮乏,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3.立体化教材。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到立体化教材,后来应用范围由本科教学扩大到了职业教育领域。此类教材最早是指纸版教材外加电子课件﹑教案的形式,后来发展到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支撑平台,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和丰厚的教学资源,以书本、电子教案和课件及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教材模式。
  4.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互联网+”的理念,将以纸质教材为核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的一种教材建设新形态。它不同于以往的以“纸质教材+光盘(软盘)”资源方式的“立体化”教材,也不同于电子教材,而是通过纸质媒介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全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的整体方案,目的是让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直观﹑更符合职校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4]。
  三、职教教材发展近况及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职业教育四种教材模式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作者以“职业教育”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一次检索,再以这四种教材模式分别进行二次搜索,并对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如下:
  1.当前职教教材开发模式研究以“校本教材”最多,依次为“校企合作教材”“立体化教材”和“新形态教材”。“校本教材”文献研究始于上世纪末,文献研究成果在2014—2016年间数量呈倍数增加,关注度逐年升温,而在2017年数量减半,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学生就业高需求和现代学徒制的升温,教学改革及其教材改革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参与和行企化的融入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职业教育的“以校为本”教材的建设。
  2.校企合作教材文献研究成果始于2006年,2013年后数量不断增加,并于2016年达到最大值,这两年持续稳定。结合规律1推测,随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全国的推进,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职教教材建设的主方向由“校本教材”逐渐转为“校企合作教材”,项目化﹑任务化成为此时期的“校企合作教材”的主要特征。但经调研发现,此时期相当一部分教材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或将其简单“修修补补”,“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章节名字层面,并未触及教材内容和架构,可谓“换汤不换药”,故立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的校企合作职教教材开发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
  3.立体化教材文献研究成果从2010年以来稳步平缓推进,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研究虽然开始于2016年,但2017年文献数量却增加一倍,关注度大幅度提升。分析其原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培养数字化背景下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悄然发生改变,职教教材由传统的“码字”纸版教材过渡为配套多媒体课件及少量教学资源光盘的“立体化教材”,再转型为“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四、职教教材发展新思路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顺应现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选择,与高等教育相比,职教教材还应具有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特征和综合能力培育的教育理念,注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结合。所以,要进行职教教材的改革,就需要将新形态一体化和校企合作进行有机结合,具体特征如下:
  1.从企业层面来看,教材应体现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理论﹑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缩短“毕业生”到“员工”的过渡期。
  2.从老师层面来看,教材应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合理科学的内容组织设计,老师上课有“神器”在手,不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减少了不同地区因教学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
  3.从学生层面来讲,教材应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得以呈现和引导,学生爱看﹑易懂﹑学了有用,大大减少学生一看教材就“神游”的现象。综上所述,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优势下,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应抓住校企深入融合的机会,开发校企合作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助职教教材建设走出“桎梏”。
  五、结语
  在全国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将校企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释放,所以,进行职教教材改革,可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之下,抓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契机,将新形态一体化和校企合作进行有机结合,尝试探索一种以生为本﹑校企紧密合作﹑新形态一体化的职教教材开发范式,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崔发周.职业教育教材如何转型[N].中国教育报,2017-10-31(011).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4.
  [3]王洪艳.浅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校本教材新特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7):107-108.
  [4]赵清梅.“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新形态一体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76-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