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业协会视角下的全国性职教集团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介绍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我国全国性职业教育集团成为职教综合改革主角的可能性,探索了全国性职业教育集团参与职教综合改革的路径,并提出全国性职业教育集团参与职教综合改革的保障机制建设,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行业协会;职教集团;职教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2-0258-03
   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行业协会的作用。从职业教育的宏观决策,到国家能力标准制订,到职业资格框架的构建,从专业建设到课程开发,到师资队伍建设,到教学质量评估,等等,协会参与了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把握了职业教育的“命脈”,缺少了行业协会参与这些国家的职业教育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职业教育的综合改革还不深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还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人才培养质量、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借鉴这些国家行业协会的成功实践,能否实现上述问题的突破呢?笔者认为,随着全国性的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可能。
  一、全国性职业教育集团成为职教综合改革主角的可能性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行业协会法律地位尴尬,其本身参与职业教育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保障机制也缺乏,同时由于行业协会自身定位、实力等原因,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力度不大、作用发挥不明显。全国性的职教集团一般是由国家级层面的政府部门主导,在全国有代表性的骨干院校和骨干企业牵头,相关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因为自身的发展需求而走到一起的非法人组织。可以说,职教集团集聚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部要素,而这些要素正是德、澳等国家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和成功依托。职教集团的联姻是因为有着一定的共同发展需求和目标。就现阶段而言,除了全国性的职教集团以外,还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具备这个特征。因此,在我国现有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或发挥不明显的情况下,全国性的职教集团不失为一个“补位”的机会,也是其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契机。2014年12月26日,由国家农业部、教育部主导,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和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的中国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集团在国家农业部、教育部的指导下,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宗旨,以涉农专业为纽带,由在全国有一定代表性的职业院校和行业骨干企业共同牵头,相关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农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集团中有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龙头企业26家,中国种子协会、中国茶叶学会等行业协会5家,上市企业15家,本科院校4所,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17所,台湾地区的高校1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所,成员单位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国家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参与,成员单位类型多样,涵盖面广,牵头单位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说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综合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所有要素,其实现共赢的过程必然是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也必然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
  二、全国性职业教育集团参与职教综合改革的路径
  1.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宏观决策方面。在德国,行业协会是法律上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除了国家统一规定外,行业协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澳大利亚的行业协会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发展提供咨询意见,参与职业教育的宏观决策,同时承担国家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开发和体系的构建,以及参与国家资格框架的构建,等等。对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构成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是职业教育参与者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17所,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农业类相关的院校比例达100%,覆盖了全国的各大区域。集团中有包括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龙头企业26家,上市企业15家,他们都是我国农业行业的排头兵,因此这些院校和企业等对于职业教育的诉求是最有发言权的。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作为集各方利益的集大成者,理应在职业教育政策的制订过程中积极建言献策。在现有体制下,与行业相适应的、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教育政策鲜有出台。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要在与农业职业教育有关的政策制订过程中有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权,甚至于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努力成为与农业行业有关的职业教育政策的制订者。
  2.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开发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德国、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在职业能力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现行的职业标准体系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生产和生产者的要求相脱节,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行业、职业和实际生产技术技能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相适应的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是千差万别,客观上造成了全国同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完全可以集中各成员单位的优势,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开发出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并开发出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准。对接职业能力标准,紧贴岗位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统一职业能力标准、统一人才培养规格、统一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才有可能。(2)组织实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德国联邦政府授权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进行全过程监督。对职业教育资格进行认定,监控职业教育的过程和质量。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实施,并根据行业协会制订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为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015年6月23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支持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行业牵头,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以院校自愿为原则,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倒逼专业改革与建设。”在行业协会缺位的情况下,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共同目标追求的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完全可以在牵头组织实施农业类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方面大有作为,并逐步建立起包含院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内的以全国性职教集团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3)积累双师队伍建设经验。企业技术人员成为德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决定了其师资结构的双元性。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把脉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改进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教师全部是从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来的。在教师管理上,终身制教师越来越少,合同制和临时性教师越来越多。企业技术人员成为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去企业调研,从而了解把握业界的最新发展动态。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理应在双师型团队建设上多积累经验。全国性的职教集团可以从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高层次双师队伍建设、双师教师培养模式、互聘管理机制、职称制度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4)探索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澳大利亚行业协会帮助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并将最先进的设备提供给职业院校。在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是行业协会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一大亮点。跨企业培训中心由协会牵头,多家企业及政府共同出资建立,与职业院校共享。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布局完全模仿生产真实场景,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借鉴两国行业协会的做法,特别是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成功经验,全国性职教集团一方面可以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另一方面可以在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即在企业或院校建立起开放、共享、合作型综合实训基地,面向区域内向社会全方位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服务社会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和产学结合的平台。   3.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1)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行业协会的参与是德国的“双元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职业院校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相互协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共同完成职业教育和培训任务。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可以借鉴“双元制”的成功实践,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集团牵头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其依托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的前身——江苏农林职教集团构建的“三位一体”工学结合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的创新和实践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接下来,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可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机制。(2)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徒制被认为是最早的职业教育形态。德国、澳大利亚在学徒制的实践方面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核心的特征就是做中学。2014年8月,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有12家单位被列入。作为集团的牵头学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将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探索:
  ①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一套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双主体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并依托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向国内涉农院校推广。②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制订学徒管理、学分制管理、弹性学制管理、招生与招工等办法,制订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的实施方案。每个专业开发新型课程4—8门、教材8—12本。③在现代学徒工作机制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成本校企分担机制,完善校企教学资源和工作岗位的共建共享機制,促使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健康发展。④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互聘的办法,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3)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德国、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有机联系,形成了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涵盖职业教育的多个类型和层次,有中职、高职和应用性本科,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有学历证书教育与资格证书培训,等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构建了终身教育学习体系。集团可以在中、高职协调发展,中、高职课程相贯通,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互认和衔接,等等方面进行实践;也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拓宽学生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方面做出探索,或者为职工提供在职培训,满足在职职工继续学习、终身发展的需求。
  三、全国性职业教育集团参与职教综合改革的保障机制建设
  1.明确全国性职教集团的法律地位。我国的职教集团主要有职业院校主导型、地方政府主导型、行业主导型、复合主导型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不具备法人资格,有的连社会团体资格都没有,完全靠“君子协定”联结在一起,这就使职教集团的发展产生了尴尬的局面。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商定明确集团的法律地位,并对集团的组建、变更、撤销、管理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2.建立集团内部科学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集团内部运行机制是全国性职教集团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集团要进一步健全工作章程、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等,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提升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集团成员的深度合作和协同发展。
  3.国家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全国性职业教育集团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离不开国家有关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行政部门要允许其参与职业教育的宏观决策,授权其制订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笔者认为,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应适应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新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可以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宜职教集团承担的职责交给集团,从而支持全国性职业教育集团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小云.行业型职教集团运行困境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7(32):48-52.
  [2]李全,邹珺.行业型职教集团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75-78.
  [3]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
  [4]袁靖宇.江苏职教集团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挑战与关键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5,(4):65-69.
  [5]李玉静.国际职教集团发展的战略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18):5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5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