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形成性评价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讨妇产科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方法,并比较形成性评价和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差别,结果提示形成性评价对医师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成绩明显高于终结性评价的结论。因此,形成性评价模式促进了妇产科教学活动中医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9-0074-03
   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在教学模块中参与并及时能得到反馈且能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1]。这一概念最早于1967年由美国教育学家Michael Scriven博士提出。它的实施过程包括“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提高质量”的过程及对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11年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中,也倡导教师在评价实践中应用形成性评价[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完成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之后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经认证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3]。它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范畴,其目的是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从事临床一线诊疗工作的合格住院医师,也为潜在的医学人才发展成为优秀的临床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医院对住院医师采用的多为终结性评价,即在学习结束后对培训成果做出相应的评判,作为做出各种决策或决议提供教学上的依据。这种评价的特点是客观简便,易于实施,但是手段单一且效果欠佳。当然,近年来也出现了针对本科实习医生的形成性评价模式[4,5]。
  本研究课题组成员于2016年开始对我院临床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比形成性评价和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差别,探讨形成性评价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界定。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出台《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
  2.理论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医师的专业性,有了专业的医生可以减少医患冲突,提高医院医疗队伍的整体医疗水平,也可以提高医院的执行力水平,这一制度也承载着公众对大批高水平同质化临床医师的强烈期望。考核是检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能力、水平、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尚无统一的考核方法及标准,导致各省、各医院、各培训基地的培训内容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因此,确定一种切实可行的教育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
  1.选择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培训的住院医师40名,作为实验组(采用采用形成性评价教育方式)。
  2.选择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培训的住院医师40名,作为参照组(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教育方式)。
  (二)研究方法
  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进行,考核由总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两部分组成。
  1.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本院妇产科规范化培训医师对现行的教学方式的看法,包括他们对形成性评价这种新型教育评价方式的认识与看法。
  2.研究分组。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习引进360评价法,该方法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住院医师的态度、素养、能力。
  3.受试者临床能力考核方案及实施过程。受试者临床能力考核方案,参照《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带教教师对受试者主持讲课或病例讨论、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医德医风、政策法规及平时成绩(讲课知识反馈,平日考勤)进行考核。4.相互评价及统计分析。受试者临床能力考核方案,参照《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带教教师对受试者主持讲课或病例讨论、病例分析、临床技能操作能力、医德医风、政策法规及平时成绩(讲课知识反馈,平日考勤)进行考核。
  (三)实施过程
  1.试验准备。(1)带教老师熟悉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典型病例的准备,参考文献的查阅,并根据受试者现有知识反复探讨教学方案,有层次地安排教学时间及相关讨论内容。(2)受试者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并选出1名组长。教师把准备好的教案分发给两个小组,受试者要提前熟悉教案中的相关知识,以便试验顺利进行。
  2.形成性评价法方案总体实施过程。(1)受试者主持讲课或病例讨论每周开展1次,任选一不同的疾病结合所负责病人,进行相关信息搜集和案例学习。带教老师和其他医师根据其准备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创新性等各方面进行评分。该部分考核成绩包括教师评分及同学互评分,分数比例为:教师评分×0.6+医师评分×0.4,最后的所得分占总成绩25%。(2)病例分析试验开始第一周内,由医师自行选取1位在院病人,进行病例病情分析,结合症状及体征情况,讨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直至病情转归并进行该病例回顾,分析,总结。要求医师分析总结内容精要,能够体现医师对知识理解、应用和拓展。该部分为教师评分,所得分占总成绩15%。(3)临床实践技能考试主要考核医师对妇产科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例如产科检查四步触诊法、骨盆测量、胎心听诊法、妇科双合诊、三合诊等的操作考核。利用自然分娩模型可考核医师对自然分娩的产程处理、各种异常分娩因素的处理、新生儿的处理等过程。带教老师可通过医师的处理过程来考核医师对产科知识掌握情况。妇科模拟诊室的设立可以考核医师对问诊掌握技巧及临床思路是否清晰,也就是临床思维的考核。该部分为教师评分,所得分占总成绩25%。(4)对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人际交流等内容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该部分为教师评分,所得分占总成绩20%。(5)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作业考勤等两部分内容组成。该部分为教师评分,所得分分別占总成绩的10%和5%。(6)对两组医师期末成绩汇总后,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将成绩标准化后进行分析,确定他们的总成绩,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及时对评价体系和各项指标进行调整。观察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与妇产科住院医师能力培养的内在联系,并检验应用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远期效应。   (四)结果
  1.培训成绩分析。形成性评价实施后,促进了学员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他们自觉加入到课堂活动中,课后也积极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病例,从而更加的深刻理解了相关的疾病。培训成绩分析见附表: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医师临床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他各项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培训中对护产科医师进行形成性评价起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效果。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对参加本次教改课程的两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出问卷80份,收回79份,回收率98.75%。去除其中1份无效问卷,对其余的78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3.59%的参与调查的医师认为形成性评价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84.62%的医师也认为形成性评价体系有较好的普及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总结
  形成性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医师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提高医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激发医师的自学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带教教师在授课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管理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可见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教与学互动,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和医师素质的提高。同时,在进行形成性教学模式的同时,我们发现它的一些不足。由于形成性评价是综合性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时间和精力,而妇产科医师的常规临床工作已相当烦琐,为保证顺利完成日常工作以及学习效果,无形中导致工作量加大。也有部分医师认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于教师和医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理念,他们还不太适应这种课程改革的新模式,由此产生一些抱怨的想法。所以,虽然这种评价模式确实有效,但具体操作起来仍有难度。
  由于形成性评价是一新兴事物,要完全抛弃原有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仍有难度,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形成性评价展现出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工作任务完成能力、有助于临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优势。课题组成员深层次地分析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并得出以下结论。
  1.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的转变,有效地摒棄以往只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所带来的种种弊端[6]。
  2.形成性评价综合教师及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和医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效果和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较大地提升。
  3.形成性评价模式提高医师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以医师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妇产科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体系必将切实提高医师队伍执业素质和实际诊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清,李跃军,李学拥.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本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9(2):402-404.
  [2]王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菌的临床检验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4,11(38):185-186.
  [3]刘栋.医学院校应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构建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9):101-103.
  [4]袁春女,程艳香,陈福海.形成性评价在临床妇产科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9):86-87.
  [5]曾雅畅,蒋凤艳,贾冰,等.形成性评价在医师妇产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3):5.
  [6]张晓静,李静.探索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院校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55-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5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