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万紫千红总是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引言
  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开始明显地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部分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作为班级的一份子,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有学好数学的愿景。所以教师要采取适切的教学方式对接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状态,使他们在每个章节都能有所生长。学生在基础上、学习态度上,认知接受程度上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可这些差异进行分析,按不同的层次,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一、课堂教学要有层次化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层次化,不能集中在某一个层面上,既不能将重点集中在某一类学生身上。有些教师喜欢讲中考压轴题,将目光聚焦在优生上,着力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运用能力。平常教学也已中考压轴题的水准去要求学生,整个课堂变成了优生施展才能的平台,许多中下等生只能充当陪听,几乎没有什么收获。有的教师则把精力放在“补差”上,即教学的目标都以学困生为主,只要学困生会了,整个班级的数学水平也就上去了。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讲基础题,事实上,学困生的成绩是有了一定进步,学习兴趣也有了些许进步,但优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他们在课堂会产生听觉疲惫。教师可按照每个章节的特点,根据学情的差异,将他们分为A、B、C三个层次。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以B层学生为主体,兼顾A、C层,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圆周角这一章节时,教师先抛出圆心角、圆内角、圆外角、圆周角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去逐个在纸上画出相应的角,很显然,教师对准的是班级中等的学生。接着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彼此检查,看看是否正确,让学困生也能理解概念,能运用概念。接着问顶点在圆周上的角是不是圆周角,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往深处漫溯,也让A、B层的学生有进一步思考的机会。学生在纸上比划,他们真正理解了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才是圆周角。
  教师在教学时,心中要有一盘棋,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都能为这盘棋的精彩展现自己的能力。
  二、课后作业要有层次化
  很明显,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深化。同时,教师对作业的批改与评价又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反馈,教师会在了解作业完成情况之后,对教学做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水平。作业布置因而也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环节,就得布置有效的作业。所谓有效,就是让学生做了有所收获。太难的作业,会跟课堂的讲解脱节,起不到巩固的作用,也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的作业,会浪费大多数学生的时间,又锻炼不到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紧贴着学生课堂的表现状况,与课堂的知识相连,在回顾知识点的同时又能有所提升。比如仍以圆周角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圆周角和圆心角都是与圆有关的角,那么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直接让他们去思考,只做一点提示让学生就着所画的图形去讨论,其实只告诉他们所要运用的数学思想,其他的任由他们发挥。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教师发给他们一张讲义,上面有这样一道题:当圆心O在∠BAC的一边上时,即A、O、B在同一直线上时,思考∠BOC与∠BAC的关系。
  学生根据之前学到的圆的知识,知道OA、OC是半径,从而得出OA=OC;再根据等边对等角的规律,他们得出∠BAC=∠ACO,接着学生发现∠BOC是△AOC的外角,所以能得出∠BOC=∠BAC+∠ACO=2∠BAC。B层次的学生根据教师画好的图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及做了复习,也为下一课的新内容做了铺垫。对于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将B层学生的作业写上“因为”的步骤,让他们去完成“所以”。
  三、教学评价要有层次化
  评价往往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好过程性评价,即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的展示做出客观的、公平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表现,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学习结果。最忌讳的就是教师在评价上运用同一把尺子,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所有的学生。这看似公正,其实是一种不了解学生真实水准,不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一种武断。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分层评价,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生长点上,他们进步了,就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进步,不仅是跟别人比,跟重要的是跟自己比。例如,之前从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次举手回答问题了,尽管答案不尽完善,教师还要给予表扬,以期许的目光期待他更好的表现。教师通常的做法应该是对A层学生提高评价标准,以激励为主;对B层学生则采取一般的评价标准,在给予一定的压力的同时,也给他们以信心与力量;对C层学生,则完全以鼓励为主,用放大镜的手法,将他们的进步扩大,使他们也有提升自己的欲望。在求证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的时候,教师首先讲解的是A、O、B在同一直线上时,这时有学生说,如果当圆心O在∠BAC的内部时呢。很明显,这个学生打乱了教师的授课节奏,本来教师会在接下来的过程中问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表扬他的探究精神,然后让他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的情况。
  结束语
  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许多人都习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分数不高的学生往往被定义为学困生。只有分层,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能力生成的渠道变得更贴切、更有效。
  (作者單位:江苏省海安市李堡镇丁所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8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