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建构良好教学生态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和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可归纳出四种教学生态,了解这四种教学生态,对教师如何建构良好教学生态体系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第一种,填养式教学生态。教师主观地把持着教学,传授知识,满堂灌输,是填养式教学生态的最主要特征。教师教什么内容,学生学什么内容;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不教了,学生就不学了。教师处在主宰地位,学生处在被动地位。学生不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不能决定学习的进度,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
  当下许多中小学就是如此。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横竖成排,面向讲桌,正襟危坐,小手背在身后,不许随意说话,专心听教师满堂灌输知识。从小学灌输到初中,从初中灌输到高中,甚至有些大学的有些学科仍然是这样继续灌输着。这种教学生态环境下的“三维目标”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第二种,牵养式教学生态。如同牧童牵着牛到草地,把牛拴在固定的桩子上,牛在牵牛绳长度半径内“自由自在”寻觅草料。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比较普遍的就是这种牵养式教学生态,可以称其为“被主动”。
  与传统的填养式教学生态相比,首先,要肯定的是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了。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事实上的肯定和尊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接受方式。
  其次,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始终处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教学不但注重知识和技能,还注重过程和方法,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生态环境中的培植。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可以完整实施。
  牵养式教学生态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提供互动的、畅所欲言的课程活动平台,鼓励学生行为互动,设计并使用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功能,使教学有效输出环节分布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可以说,牵养式教学生态对传统的填养式教学生态是一种颠覆式变革。
  然而,牵养式教学生态也有不足——教师划定教材重点、难点、知识点范围,定量定性提供所学内容导学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围绕导学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相对机械、僵化的模式,所以,我们称其为“被主动”。
  第三种,圈养式教学生态。牵养式教学生态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有两种趋势正在试图改变“被主动”的教学生态。
  趋势一,在导学案中,除了继续保留科学的导学案要素,不再明确教材具体内容的定量定性,逐渐清晰呈现“建议用什么样的思维,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种导学案设计的变革,走出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翻版,解决了“牵牛吃草”“被主动”等问题。
  趋势二,从导学案中又衍生出“课前预习案、课中导学案、课后作业(训练)案”。
  课前预习案,提出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智力、能力去参与这节课,即教师拿什么和学生在课堂上去分享,准备解决哪些问题。这种课前预习案不但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能有效落实先学后教。
  课中导学案,教师不再圈定教材内容中的知识体系,而是建议或提示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方法、手段,自身需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课中导学案从让学生掌握什么转变到应该掌握什么、怎样去掌握,追求一个可操作的学习流程。
  课后作业(训练)案,是课后训练案和巩固案。建议教师设计定量定性的训练内容,不但要巩固学习成果,还要减轻学生负担,把握好训练力度,杜绝题海战术。有效的作业方法,定量定性的练习作业,能够减轻学生应试课业负担,使学生腾出时间和精力,涉猎其他知识的学习,使多元能力培养成为可能,素质教育有效实施。
  我们称这种改良和蜕变的教学生态为圈养式,即脱离不开中考、高考这个范围,以此圈定内容,在这个范围内紧紧围绕着中考、高考考纲一一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有效的定量定性的训练,既可以保证中考、高考取得一定成绩,也可以尽可能地培养多元能力。
  第四种,放养式教学生态。假如在牵养式牧牛中,牛不再被牧童牵着去吃规定范围内的草,而是在“草肥水美”的大草原自由自在地吃草。没有人为干预、限制,牛的生长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所谓放养式教学生态,是教师依据杜威的儿童中心论,让儿童站在正中央,以儿童自然属性、本我属性发展为本进行教育,教育没了“强加”的意志。可能一时半会儿,许多教师还不太能接受,而对于做到什么程度是放养式教学生态,尺度也不好拿捏。打个比喻,教师就像放牧者,给学生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让学生在广袤的知识原野上,各取所需,汲取养分,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然而,随着我国中考、高考改革,随着课程体系建设的逐步优化,随着教育工作者教育素养的提升,随着信息社会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放养式教学生态下的教育教学,一定会逐步向我们走来。我们应对此加以研究、探索,建构良好的教學生态体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7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