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学科中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教育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与指导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学生心理。音乐教育可以改良学生欲望,进而让学生逐步形成优秀、积极向上的内心品质,而这显然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初中生的心理品质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中学生的大众心理健康状况,结合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作用,阐述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希望可以找出最为合适,最为可靠的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音乐学科;中学生;心理品质;积极向上心理
  
  一、 前言
  现代社会的形式可以总结成一个字,那就是快,快节奏的生活带来了大量的生活压力。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该现象直接导致很多学生也出现了自卑一类的心理压力。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就必须重视音乐教育,利用音乐教育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带着健康的品格迎接生活。教师为此就必须深入学生之中,找出更为有效、积极的教学形式、手段,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品质,消除心理问题,开发学生的内在涵养。
  二、 现阶段中学生心理状况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其心理健康与生理条件都在日益成熟。不过因为学生存在社会阅历单薄的问题,所以心理层面比较稚嫩。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中时常会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出现心理突变问题。当学生遇到挫折与打击的时候学生时常会出现心理失常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中注重引导,使学生摆脱心理问题。做好针对性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学生成绩才能决定一切,因此社会大众一直没有予以学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建设足够重视。很多人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发掘,这让一部分学生渐渐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无法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具备勇于挑战困难的品质。
  三、 音乐教育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作用
  新课标指出,新时期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提升。音乐教育需要正确处理心理健康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音乐教育心理辅导作用的开发,其不仅是音乐教改的内涵,同时也体现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情感艺术,音乐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与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中焕发青春,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端正、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主动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社会。
  四、 音乐教育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
  (一) 结合教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地强化授课内容,当前国内绝大多数音乐教材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有着近乎完全一样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材的优化。帮助学生生成更强的感知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形成更为理性的认知素质。如对于有着考前焦虑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用古典音乐与轻音乐的方式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放松。如使用《琵琶语》《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名曲。当然教师也可以选用《最终幻想钢琴曲》与《卡农》这样的国外钢琴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是莫扎特的经典曲目,也是优美轻松的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首音乐指导学生,带领学生对未来产生更为积极、美好的渴望,使学生在舒缓的节奏中提升个人审美情趣、审美欲望,帮助学生激励心态,使学生认知音乐节奏。通过对周围环境的鸟叫、蛙鸣倾听,学生的创作能力将得到良好的成长。教师可以用体态律动比如拍手、跳、跑等方式增强学生节奏感能力。
  (二) 教师深入学生之中鼓舞与感染学生
  人格能够互相影响,教师的人格将直接左右学生的人格品质。音乐教育中需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培养,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发挥教师个人能力的潜在作用。音乐教学需要散发教师人格魅力,利用教师的人格鼓舞与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品质。学校需要投入资源培训教师,确保教师的个人素质,尤其是教学素质与师风师德素质得以成长。教师要以身作则主动走入学生,用优秀的精神面貌感染与鼓动学生学习情绪。音乐有着调节气氛的作用,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主动利用积极向上的音乐去激发学生的品质,用正确的语言指导学生,避免错误的语言伤害到学生。音乐教育中的学生心理品质和教师教学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喜欢上教师、喜欢上音乐。
  (三)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护学生自尊心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和谐、健康的氛围,将微笑带入课堂。教师要亲切地关怀每一名学生,用富有活力、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指导、感染、鼓舞学生,使学生逐步对教师形成认同感。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保护好每一名学生的内在与自尊。教师授课中需要多利用赏识教育,这样学生才会秉承坚定的自信心参与音乐学习,进而借此时机,由教师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指导学生形成学习自信。帮助学生形成优良品质。
  五、 结语
  音乐教育的作用非常突出,音乐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品质,而这种品质显然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教师要透过音乐教育去发现学生的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观察与分析学生表现,利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改善学生内心问题。音乐教育需要同时兼顾学生技能培养、心理指导培养。教师需要用有限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形成积极品质,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洁玮.基于心理及生理分析音乐治疗中的音乐体驗[J].大众文艺,2018(24):139-140.
  [2]陈培培.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2018(20):101.
  [3]吕忠.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58-59+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