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语文课堂的分层次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四个层次展开备课、教学、作业、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差异;分层;教学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班级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采用统一尺度的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一直不佳,为了更好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分层次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本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上进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呢?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正如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不说其他,单就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就有很大的差异。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不一的情况下,统一实行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进度、相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评价,这样就导致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素质差异越来越大,压制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最终让他们学有所得,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学习的内驱力。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要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因材施教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实施分层次教学关键在于分层。对自己学生了解的越透彻,分层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在分层之前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做个深入的了解,不要急于分层,可以选择在期中考试之后,因为经过半学期的学习生活,老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都有准确的了解,根据半学期考试的成绩结合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把全班分为A、B、C、D四个层次,A、D层次的人较少约各占10%,B、C人数约各占40%。然后组成6人学习小组,A层次与D层次结成帮学的对子,B、C层次的也结成对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让他们互学互助,组间互相竞争,形成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好学风。
  一、 备课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这种学情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综合考虑而且还要有针对性。比如教学《木兰诗》这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A、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1. 识记常用实词的意义,并背诵全诗;2. 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3. 认识理解木兰的形象特點;4. 学习花木兰身上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为A、B层的1、2、4;D层学生的学习目标为1中识记常用实词的意思并背诵第三自然段和目标3中知道花木兰的形象。
  二、 教学分层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扣学习目标,课前明确提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中利用提问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吸收相对应的知识并有所思考和收获。例如:《木兰诗》这篇课文中。在“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问题。1.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主人公是谁?(D)2. 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简单复述木兰故事(A、B、C)。3.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这样设计:(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A、B、C)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A、B)从花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感受到怎样的精神?(A、B)(2)品读探究:找出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A、B、C、D),并说说它的作用(A、B)。
  分层次教学课堂设置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享受思考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内容和手段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学生体验成功愉悦,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不断提高。
  三、 作业分层
  我布置作业主要有两种,一是课前的预习作业,二是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任务,对课文内容有初步认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种种的疑问,从而启发学习的动力。在教授《木兰诗》时,我根据分层教学目标来安排预习作业。全班的基础作业:1. 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全文,并注意朗读的节奏。2. 翻译我划出重点的实词和句子,不会的用红笔勾画出。课前抽查,发现共同的错误和疑问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而对于A、B层的学生除了完成以上基础作业外,还要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和找出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A、B)。
  课后作业则侧重巩固和拓展知识了。我根据这个思路设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1. 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字形;2. 重点实词的意思;3. 重点句子的默写;4. 重点句子的翻译;5. 花木兰形象的意义和列举出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巾帼英雄。A、B层的学生要完成以上5道题,C、D层的学生只要完成1、2、3题即可。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对应的课后作业。同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完成高层次的作业。然后教师再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四、 评价分层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课堂评价时准备不同的评价内容,C、D层的检测题主要集中在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的书写、常见实词的意思和重点句子的默写;A、B层的学生除了上述的内容外还要加入理解性默写和木兰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一些拓展的内容。检测后要及时评价,教师要做好统计和反馈。C、D层的学生往往有自卑心理,因此对他们主要以鼓励肯定为主,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A、B层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冲劲和求知欲,因此以激励竞争为主,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分层教学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成绩,逐步缩小差生的比例。这是一种让学生学有所得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手段。
  作者简介:
  肖振芳,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