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单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教学应该崇尚简单的原则,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其实,语文教学原本简单,这是基本、根本。正如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认为的:学习语文无非是八个字,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们应该给语文剪枝,揭下它厚重模糊的面具,让语文简单起来,还语文以原汁原味。
  一、文本解读简洁而不冗繁
  文本,只有我们去解读、重构建它,才能让它再现生命的光彩。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读文本,更要解文本。这种解,是一种重新审视、分析整合文本的能力。
  (一)对教材特点的了解
  教师要了解教材的特点,这是广义的解读。苏教版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质朴。它的课文类型简省,以培养阅读、习作和综合能力为主,课文内容朴实却不失丰富含义,课文语言因其内容和体裁而各具风格。纵观教材,不同的类型给学生不同的营养。语言朴实、情感真实的记叙文,给了学生最为基本的素养浸润;优美的抒情散文则让学生品尝奶油蛋糕 ,回味无穷;文质兼美的经典,要让学生品尝滋味却不求甚解,待日后反刍,慢慢地积累、内化,到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二)对单元主题的把握
  苏教版教材中每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比较鲜明的。如,五年级下册的单元就有“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等主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单篇的课文,同时更要备整个单元。
  备整个单元,把握单元主题,这不是平添负担,而是为达到事半功倍的目标。只有把整个单元的主题抓住了,课文的重难点才不会有偏失; 也只有熟悉了整个单元,才能把繁枝末节大胆砍除,把互通或者相似的地方进行整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对课文内容的提炼
  文本的解读应该入得来,出得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文本的解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在解读过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味道会被咀嚼出来,但这种味道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不能因此而屏蔽了学生的细读,而要点燃学生阅读的火焰。教师在解读课文内容时需要提炼,用一种思考激起另一种更为深远的思考。如,在教学《花瓣飘香》的时候,我将课文提炼为一首小诗作为引子: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在音乐声中,我深情款款地朗读这首诗,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以及想象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感受小女孩的懂事,像花瓣一样飘香,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目标设定简明而不单调
  现在有的语文课堂,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问题太碎,回答太浅。对有限的课堂时间,我们应该集中目标,有的放矢,简化头绪,使重点突出。
  (一)删繁就简
  语文课堂教学要抓好听说读写这一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要少一份花哨多一份平实,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扎实;要目标集中,任务单一,要求明确,训练扎实。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先生所提出的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坚决不讲,留到以后再讲。 ”只有对目标进行取舍删减,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加精炼,学生才会一课一得,聚沙成塔。
  (二)有效整合
  减少是为了增加。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删繁就简之外,还要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荷花》一课,目标之一是积累背誦精彩的语句;《槐乡五月》目标之一是学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这两篇课文的语言都优美,是适合仿写的好例文。教学时,何不把这两个目标整合起来,让学生在仿写中既模仿作者精彩的比喻、细致的描写和凝练的用词,又学习作者的结构方式呢?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情境中,使学生理解、内化文本的语言结构,能获得更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内容组织简朴而不平淡
  语文教学不能故弄玄虚、不能纷繁复杂,要构建平实淡雅、简单朴实的本色语文课堂。
  (一)认认真真的听
  现在的学生缺少倾听的习惯,不会静下心来听别人的回答,没有耐心听老师的讲课,更甚者只听一半就不停地追问。听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上课一开始,教师不妨感情朗读一两段与文章关系密切的文字,再提一到两个和文章有关的问题。词语听写时,应该坚持只读一遍的原则,并且速度要稍快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着,效果很不错,学生听的专注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提高。
  (二)简简单单的读
  语文课其实就是读书课,它的核心就是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走进文本,静静地、好好地读读书。但是,这里的读,不是一遍遍地傻读、机械读,是促发学生灵感的乐读。那读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指导学生读《槐乡五月》时,当读到槐花特点的片段时,我让学生想象着画面读;当读槐花饭时,让学生伸着脖子(闻),不时舔着嘴唇读。这样的读,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丰富表象、内化语言的同时,让他们觉得语文课就是这么简单。
  (三)轻轻松松的学
  学得轻松的语文才是简单的语文。如,教学“谈笑风生”这个成语,“生”字是个难点,许多学生经常会写成“声”字。基于此,在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猜这个“生”字。有的学生说:“是‘声音’的‘声’字。”我追问:“这什么是‘声’字?”学生接着说:“因为谈笑的时候会有声音。”我随后说:“不错,聊天当然有声音。但为何是‘风声’,难道风也会说话吗?”学生都大笑起来。有的学生说:“是‘生动’的‘生’。”有的学生说:“是‘生趣’的‘生’。”我没有急着追问,只是让他们静静地思考一下是否合理。最终他们觉得,谈笑的内容是生动风趣的,不然怎么会轻松呢?有的学生马上运用起来:“夏天的晚上,老人们在大树下谈笑风生。”多好的句子。体验从生活中来,现在又回到生活中去了,这样的课堂简单而轻松。   (四)扎扎实实的写
  语文不简单,很多人认为是写起来不简单。数学有规律、 公式可言,可语文却没有具体的路线可走,以至于认为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产生这样的认识,主要是语文教师的训练意识不强的原因。在对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进行多种形式诵读、体验之后,为什么不返回来看一看文字的特点,并让学生模仿写一写。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言的规律。在教学《荷花》时,在让学生细读体验后,我再次引导学生看看叶圣陶在描写荷花时有何独特之处,作者是怎样描写三种姿态的,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在学生找到规律之后,我让他们模仿着写当时盛开的樱花。这样的仿写,水到渠成,有规律可循,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四、练习设计简练而不繁难
  要真正给学生减负,就要让他们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因此,练习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师先行
  对大大小小的练习册,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只有先做了,才能心中有数,才能知道哪些练习适合做,哪些应当删除,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预先渗透。这样的练习才会简练而不繁难,有效而不徒劳。正因为心中有数,讲解时就能够有的放矢,节省了时间,提高作业的效率。
  (二)课中练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许多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不经意间冷落了当堂练习。结果,课堂上你来我往、热闹非凡,课余学生拼命地做各类练习。其实,练习不一定是课后的事。现在倡导减负,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也进行了规定。怎样才能做到既巩固知识又不犯规呢?那就要在课堂中挤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当堂练习、当堂反馈,提高实效。这也是简单语文所倡导的原则——简简单单上课,轻轻松松练习。
  (三)教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练习要重视方法的归纳和指导。教师不应只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掌握了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复述课文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訓练,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梳理方法。比如,复述《嫦娥奔月》一文,可对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训练。一是通过概括,帮助学生理清叙事线索,把握故事梗概,将长文读短;二是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舍去次要内容,进行一般性复述;三是利用课文空白,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复述。如果能以一篇带多篇,就能训练学生自信地说、有序地说、有重点地说、有智慧地说。这样,复述训练就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重差异
  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承认并正视学生的差异,立足于发展的目标,既面向每一个学生又关注他们的差异。练习设计时,可设置选做题,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的练习来完成。另外,试题要体现开放性,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保护和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练习的兴趣,利于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总之,简单语文是一首精巧的诗,而不是一幅纷繁的画,更不是一壶平淡的酒,需要语文教师用灵动的思维创设出一番质朴的境界,让教学变得真实、平实,让学生在简单语文理念的引领下扎实地学语习文,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形成语文素养。
  (责编 韦 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