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认识并探究科学,使学生既能够认识到科学的积极价值,也能够认识到科学的消极因素,在化学课堂中培养自身的科学风险认知能力与决策能力。本文以《钠、镁及其化合物》(苏教版必修1)的教学单元内容为例,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核心风险认知;决策能力
  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科学探究的不规范及主观上的科学风险认知局限等因素,构成了科学风险的根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强化科学风险认知、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规范化学实验操作、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等策略,让学生认识科学风险发生的要素及如何预防风险发生,即使有可能发生的科学风险,也能临危决策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
  1.强化科学风险认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强化学生的科学风险认识,使其认识到科学的两面性,不要过于迷信科学,而忽略了科学风险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知性。调查表明,高中生对科学风险的主观评估及认知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科学风险决策水平及应对能力。当一个人的科学知识结构越完整,他对风险的评估及控制也就越理性。在《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设疑启思:日常生活中制作烟花或照明弹常常用到镁粉,这是利用了镁的什么性质?学生明确: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顺势设疑以强化学生的科学风险认知:镁带燃烧时要注意发出的强光对眼睛的伤害。那么,人们在制作烟花或照明弹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学生明确:计算镁粉的使用比例;掌握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链接课外趣味实验“粉笔炸弹”:某兴趣小组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做了个趣味小实验,他们将红磷和氯酸钾按比例混合拌酒精,填入挖空的粉笔中,晾干后制作成“粉笔炸弹”,将粉笔往地上摔,产生爆炸现象。不幸的是,他们也被炸伤。你能说说原因吗?如果你要对他们的实验操作进行改进,应如何做?首先,列出化学方程式5KClO+6P=5KCl+3PO,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实验药品的混合比例。其次,明确容易产生风险的三点:红磷与氯酸钾干拌容易发生爆炸;“粉笔炸弹”制成后不能久置;废弃物不能随意丢掉,混合物用不完不能回收,要在铁盘中点燃。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形成谦虚、谨慎的科学探究态度,而不是盲目自信,想当然地理解化学问题。不少学生是实验探究时,图简单省事,在某些气体燃烧之前不验纯,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有出入,甚至发生爆炸现象。在《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在探究钠燃烧的实验之前,教师以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在所学的化学知识中,有没有因为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学生通过思考,举出碳与氧气燃烧的例子,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生成一氧化碳。同样,钠与氧气的燃烧也是如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明明教材上说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可是观察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其表面却不是银白色的,这是为什么?假如金属钠失火了,该如何处理?能用水扑灭吗?为什么?这样,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在问题的引领下多多思考,多多科学探究,其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自然会提高。
  3.规范化学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成功的基本前提是科学认知与规范操作。化学实验操作不规范,容易使潜在的科学风险发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危害。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熟悉基本的正确操作方式,使其明白如何使用胶头滴管、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试管给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不同气体的收集方法等,以减少科学风险,减少化学危害的发生。在《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探讨钠的保存方法及原因。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明确:钠应当保存在煤油中,若暴露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这时教师让学生判断这一实验操作:为探究“钠的性质”,某同学用手拿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去表面的煤油之后,拿小刀切开,观察钠表面颜色的变化。请你找出该同学操作不当之处。学生结合所学的有关金属钠的性质,探讨交流得出:该学生直接用手拿金属钠是不正确的,因为手上有汗液,钠与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根据观察发现,不少高中生在化学课堂上缺乏科学风险意识,教师不妨在实验操作之前让学生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细节,从经济、环保、科学的角度对实验操作要领进行论证,在实验结束后对不成功或呆改进的地方,加以交流论证,以提升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如:某学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实验结束发现试管已破裂,请分析造成破裂的可能原因。学生通过探讨交流,从而明确:用内焰加热,试管外壁有水,或没有先预热等,容易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
  4.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滲透绿色化学理念,通过减少污染排量、回收废弃实验药品、循环使用资源等途径,使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尽可能地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在《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学生学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区别及用途,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用碳酸钠作洗涤剂,对人体有没有危害?人们常用苏打粉(NaCO)做洗涤剂来清除家里的油污,这样做的化学依据是什么?有没有科学风险存在?学生思考并明确:食用油主要成分是酯类,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这样就可以洗下去了,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能有效除去油污。由此可见,用苏打粉做洗涤剂清除油污并没有科学风险。碳酸氢钠(NaHCO)用于食品发酵是不是最佳选择,能不能用NaCO替代?学生思考并明确: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碳酸氢钠能够直接与HCl发生中和反应,而如果使用NaCO则多了NaCO+CO+HO=2NaHCO的化学反应,故选用碳酸氢钠(NaHCO)来发酵食品,这体现了经济、简单的绿色化学理念。由此看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就是尽可能地从人类与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化学探究过程中的利弊加以权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科学风险及危害。为此,绿色化学理念应渗透在化学课堂的方方面面,如化学实验药品的使用要尽可能地不浪费,对化学废弃物的回收尽可能地考虑到环保及可再利用的需求。对化学实验中不确定因素尽可能考虑多一点。当学生掌握了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有关知识后,教师以问题拓展思考:人们常常用镁制作烟花,而烟花爆竹加工厂或汽油站常常贴着禁止吸烟的图标,你能猜出大致原因吗?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对于易燃易爆物或气体,小小的火星都能引发爆炸或火灾,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培养,重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学生的全面参与,以理性而严谨的眼光看待科学,在科学探究中融入思考与良知,在化学应用中倡导绿色理念,从而不断提高科学风险的认知与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凯,魏冰,陈悦.化学优质课的科学风险的内容分析[J].化学教学,2019(2):21-25
  [2]陆军.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风险认知及其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4-109
  [3]黄燕鹏.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风险认知与决策能力的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6(12):68-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97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