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境教学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语句优美,音律和谐,内涵丰富,展现了古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十分重要,学习古诗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古诗词意境悠远,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对词句和知识点的理解,学生难以领会古诗词意境之美。简要论述领会古诗词情境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带领学生领会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古诗词
  一、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许多璀璨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诗词言浅意深,记录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了古人的豪情壮志、家国情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师要承担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了解古诗词的内涵,而不是只要求学生掌握词句意思,将中心思想生硬地灌输给学生。
  教师领着学生探索古诗词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读懂一首诗,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如何逐步分析古诗词的意境。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符合新时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二、分步骤体会古诗词情境的策略
  1.首读诗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诗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诗文的语句、韵律、句意都有了初步了解,对诗文产生自己模糊的观点,为之后对诗词的深度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打下基础。教师首先教会学生正确的读音,古诗词中许多字的读音与现代汉语并不相同。如,唐诗《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斜”如果按照现代汉语,它的读音是“xié”与下一句不押韵,而古音读“xiá”,在整首诗里更和谐。让学生用不同的读音朗读这首诗,感受哪个读音更适合。
  2.了解作者以及诗作的时代背景
  一首诗的诞生与诗人的遭遇、时代背景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诗是文人感慨抒怀的重要工具,了解诗人的经历对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十分必要。如,杜牧所作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借对赤壁之战的看法,指出机遇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如果学生不了解杜牧精通军事但不能一展抱负的经历,便不易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3.翻译诗句
  了解诗句意思是体味诗句的前提。准确翻译诗句才不会对诗的理解出现偏差。“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句话许多人理解为:人如果不为自己打算,就会天地不容。还有另一种解释是:人如果不提升自己的修为,就会天地不容。古诗文语句简洁,如果翻译不准确,极有可能得到与原句相反的意思,给古诗文的理解带来困扰。在讲解诗句大意时,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可能会破坏诗句统一的美感,应由学生借助注释与字典等工具书来自行理解诗句。
  4.分析诗句
  分析诗句首先从重点词语入手。诗句的每个词语都由诗人反复推敲得到。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分析词语的意义表达效果。如,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示儿》,“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中,“悲”是整诗的诗眼,陆游为什么悲伤,他的悲伤包含着什么深刻的感情?通过对诗人所处时代的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悲的是国家分裂、国土丧失的现状。这首诗是诗人重病之际的遗言,使人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被病痛折磨的枯瘦老人,在临终前,死死握着儿子的手,叮嘱着他最后的心愿:不是在死后享有如何多的贡品,而是希望能得知国土收复的消息。“悲”包含了他的无奈、痛苦和感人至深的爱国之情。这样诗人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立体,诗句表达的感情更加凸显。
  意象的分析也十分重要。“意境”中的境就是指写作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体现在诗句的意象中。如《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全曲使用密集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凄凉的图景。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闭眼想象自己亲眼见过的秋日夕阳的图景,再朗读诗句,结合诗中的意象想象诗人写诗的环境:夕阳映照的古道旁干枯的藤缠绕在一棵老树上,乌鸦站立在枝头,发出凄厉的鸣叫,道旁小溪流水潺潺,一座小桥跨在河上,农户的炊烟袅袅升起,秋风凌厉,孤独的旅人艰难前行,与他相伴的只有一匹瘦马。萧瑟凄凉之感呼之欲出,学生置身其中,感诗人所感,便能体会诗人的羁旅愁思之情。
  5.鼓励发言,尊重学生的看法
  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此时不能将標准答案强加给学生,否认学生的观点,而是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学诗词的过程中,创新性的想法会给分析诗句带来新的视角。由于个人经历、文化积淀的不同,每个人在阅读时感受各异,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大家互相交流,丰富各自对诗词的理解,打开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诗句。
  三、结语
  情境的理解对古诗词学习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中重视情境教学有益于学生语文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学习古诗词,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让学生发现学习古诗文的乐趣,学生才会积极学习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内涵。
  参考文献:
  钟林芳.乡村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江西省某县为例[D].赣南师范大学,2018.
  编辑 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7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