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教育由结构、功能、发展和竞争力等要素构成,产业发展中也形成了集群、融合、转移和竞争力等要素。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关系变化以具体要素间的联系体现。为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应当从变革教育结构、创新教育发展方式、定位教育服务功能、提升教育竞争能力等路径出发,采取具体措施调谐两者关系,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局面。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0-0250-02
  一、序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产业集群化、产业融合等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院校是为产业发展提供优秀人力资源的主体之一,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的重要使命。但是,随着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原有的职业教育难以与其融合。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探寻将两者有效融合的实现路径,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新时期加快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现路径
  通过对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要素的分析,可以将两者的融合归纳为如下关系:教育结构与产业集群关系、教育发展模式与产业融合关系、教育服务功能与国际经济形势关系、教育与产业的竞争力关系。因此,应当针对不同关系分别制定合理路径,以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1.加快教育结构变革。为促进职业教育结构适应产业集群,需要加快结构变革,以塑造多元化主体结构、集群化专业结构、多重教育空间结构为具体措施。首先,改变过去职业教育一元化主体结构。职业教育院校与产业集团共同组成教育集团,从而形成多元主体的新结构。多元化主体有利于加强教育与产业间的联系,是教育借助产业资源发展、产业借助教育培育目标人才的基础。在多元主体结构的构建中,应当注重交易成本,通过制定减少机会主义、降低不确定性的交易机制实现成本控制,同时以交易频率的提升为双方提供更多的合作计划。其次,对接产业集群调整职业教育专业机构,形成能破解复杂技术难题的集群化专业结构。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需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随着新时期产业集群的出现,专业结构也应当做出调整。集群化的专业结构由核心专业、相关专业组成,其中核心专业应当根据本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结合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势和特色构建。而相关专业建设应当围绕核心专业进行,以集成创新形成协同优势,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整体性优化。最后,建设产学基地与学校形成分离与耦合的教学空间结构,以功能分工促进教育与产业融合。在形态选择方面,既可以将产学基地作为办学主体,也可以采取基地、学校并重的方式。基地为主的形态更适合产业聚集且发展水平更高的特定区域。一般区域建议采用基地与学校并重的方式,可以平衡资源获取渠道,发挥教育与产业的纽带作用。
  2.创新教育发展方式。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趋进步的新时期,职业教育对发展方式的改革创新成为顺应时代进步的关键。产业融合的创新本质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借助创新实现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关系。因此,职业教育应当由校企合作向校企一体发展的新方式转变,采取动态化的专业调整机制,从过去培养掌握单一技术人才向培养掌握多元技能的复合人才转变。校企一体化要求职业院校和企业利用机制创新融为一体,实现共同发展。随着产业融合形势加剧,职业教育的边界也逐渐消融,组织层面上学校和企业间不再具有边界,双方围绕共同目标,以契约或资产为纽带,通过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合作活动结成利益共同体。在校企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发挥互补优势、平衡利益并提供发展保障。首先,注重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互补。企业作为资源集合体,需要掌握更多稀缺、不可替代的资源或能力,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企业对资源的需求增加,单一组织难以保持竞争优势,在市场和内部获取所需资源的同时,企业将主动与职业院校寻求合作。其次,应当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利益结合点。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职业院校肩负公共服务职责,两种组织存在诉求差异。而复合型人才培养既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又符合职业院校的目标,成为平衡二者诉求的关键。最后,以建立责任共同体的方式为校企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对积极推进一体化发展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享受政策支持的企业划定明确责任,促进企业与学校共同为教育发展履行职责。
  3.定位教育服务功能。新时期,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要变化,全球性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明显。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使我国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有所转变。当前,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呈现出技术含量高、技术人才需求大的特点。因此,职业教育可以将服务功能定位于培育符合跨国企业需求、打造专业服务产业的新方向。在对接发达国家跨国企业时,职业教育应当找准企业需求,突出服务重点。首先,跨国企业对知识经济的认识更深,更加注重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职业教育应当积极参与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活动,为企业提供课程开发、知识讲座、技术辅导等服务,与企业的培训部门开展深入合作。其次,跨国企业往往将部分培训课程外包,专注核心业务。职业教育院校可以发展第三方培训功能,为跨国企业提供外包服务。再次,跨国企业考虑到成本、文化和自身的长期发展,会采取人才本土化策略,企业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人才主要由中国员工担任。当前,我国高级技术人员的匮乏成为制约跨国企业人才本土化战略的主要因素。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借助跨国企业的资源优势,在帮助劳动者实现进入优秀企业就业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产业标准国际化过程中,职业教育院校必须将产业标准作为自身开展服务的基础,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4.提升教育竞争能力。我国职业教育在社会重视学历教育、轻视技能教育的环境下,急需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产业竞争的加剧也对职业教育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可以从组建知识联盟入手,强化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促进共同发展。知识联盟是指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保持一致性的战略目标,通过提供特色资源将自身建设为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库,支持企业完成战略转型。首先,在组建知识联盟时,学校与企业应当准确把握总体方向,以实现整体利益为前提寻找双方兼容的目标。资源投入和合作应当围绕双方订立的共同目标展开,使职业院校以知识联盟为载体为企业转型提供支撑。其次,职业院校需要设置对接特色产业的专业,在一定区域内寻找生产技术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的产业,以增强自身的办学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理念,充分調研本区域的特色产业,从中汲取特色技术等资源,进而形成优势技术积累,并将其注入知识联盟,丰富联盟内部的知识资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有密切联系,两者的融合应当从具体关联出发。注重当前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而探寻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应当共同努力,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冉云芳,付卫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我国制造业强国崛起的策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72-176.
  [2]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03):5-8.
  [3]赵昕,张峰.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基本内涵与特征[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04):36-40.
  [4]桑凤平.日本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J].教育研究,2012,33(06):150-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