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063-02
  一、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1.培养、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传统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近现代作品,都融合了古今文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感悟,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更是体现了法治精神、伦理道德、个人志趣等内容,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理想信念的重要教育方法。
  2.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创新。(1)中国画、书法。中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书法是写字技巧上有很多创造或独具一格的,我们称之为书法艺术。我国的书法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伴随着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经过历代书法名家的熔炼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2)中国传统音乐、戏曲、曲艺。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中国戏曲、曲艺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曲艺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以及以评书、相声、快板、鼓曲類为代表的曲艺派别。(3)中国古典建筑。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地记录了下来。(4)中国传统服饰、礼仪。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汉服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穿着汉服使人神态举止有含蓄内敛、端庄稳重、潇洒脱俗的气质与美感。中国礼仪经过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五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即通俗认为的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包括上述方面,此外还包括如:民间剪纸艺术、传统美食、中华武术、年画、传统节日、民间神话传说等。以上所述中国传统艺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研究和学习这些传统艺术对于研究中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提高也有无可比拟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应该关注当前社会上对于传统文化创新的新形式。
  目前,社会上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一是追根溯源,通过更加深入地研究各类艺术形成的历史性、社会性、地理性原因,不断探索艺术的新内容,挖掘所包含的新内涵。二是由国家、高校、社会团体将传统艺术内容进行加工,使其成为更加通俗易懂、易于为大众接受的具有普世性的作品。三是社会自发地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的创新,这些创新内容新颖,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也在无形中推动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高校环境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1.立足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1)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的必修公共课。大学应该拓宽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范围,开设传统文化经典、中国哲学史等有关科目。传统文化科目不应该是小众研究,而是应该广泛地作用于全体大学生,把中国传统文化定为公共必修课,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通过细分科目类别,在不同领域开设不同课程,发掘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真正地使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2)建设一支思想先进、道德高尚、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队伍。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素质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教师素质包含方方面面,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传统文化教学,在内容至上的年代,对教师的要求也要对应去提高。但是我们往往看到有些教师只是对着PPT念稿,更有甚者连续数年没有更新教学理论,不仅学生感到上课无用,没有学到东西,而且也违背了教育工作者的原则。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内容储备。将自有的知识转移到学生身上,同时也能避免课堂枯燥无趣或者教学流于形式。(3)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高校应从自身的师资力量出发,依靠现有资源,开展符合自身条件的校园活动,同时与社会力量展开合作,大力开展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为题的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①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②继续坚持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相关活动,举办文化月、文艺表演、电影节等实践活动。(4)多渠道营造隐性宣传环境。①举办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日、传统经典诵读日。②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主体餐厅,增加传统文化风采,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③加快图书馆建设、创新图书流动方式。④注重挖掘身边小事,评选标兵进行示范引领。⑤重视挖掘传统节日和礼仪等非物质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庆和礼俗,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发挥它们在教育和移风易俗方面的功能。
  2.走出校园,让大学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大学生要依托大学的优势,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特长与大学所在地的风土民情相结合,组成传统文化宣传队,用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丰富当地的传统节日、开业庆典等活动,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广大群众。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和义务。
  三、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网络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
  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学生家长要引导孩子接触、欣赏、实践传统文化,在与子女的交流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一方面学校教育要目的明确、组织系统、计划周密详细;另一方面,要创新教育方法,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了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良好社会氛围对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全民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潮中,要给予大学生群体足够的重视,倾听和采纳大学生群体的意见,为学生群体发声提供有效渠道。
  大学教育要在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途径,完善教育机制。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经典的核心的东西融入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之中,成为其相对稳定的内在质量,以此来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保证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传承性、时代性。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序明,夏人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8,(07):141.
  [2]党圣元.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国文化研究,2014,(03):30-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