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乡村旅游背景下传统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起源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发展载体便是村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重视发展速度,导致城市迅速扩张,许多作为文化传承与见证的传统村落面临消亡的危险局面。同时,由于人们对传统村落重视不足,发展受限,人口快速流失,村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随着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乡村旅游的提出,村落要积极谋求可持续发展,既保护村落的传统与特色,又能带来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本文意在探讨“互联网+乡村旅游”大背景下,传统村落如何把握机遇,走向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旅游;传统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6-0230-02
  一、引言
  在现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乡村应在新时代下探寻自身发展路径。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应运而生。其重要方式之一便是依托村落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旅游概念出现的时间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休假制度进一步完善,人们休闲时间增加,激发了消费欲望,城镇居民渴望“返璞归真”,使得乡村旅游得以走进大众视野;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热门选择之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方兴未艾,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互联网+”的口号,各行各业都积极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正是在此背景下,面临困境的传统村落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基础上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二、传统村落发展现状
  (一)数量锐减
  据《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也在不断发展,导致传统村落的数量急剧下降。2010—2014年,受调查的1033个“江河流域”的传统村落中,461个已经消失,以每年11.1%的速度递减。换句话说,约每三天就有一个传统村落消亡。如范围扩大到全国,传统村落实际消亡的速度可能远高于此。许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度注重城市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相较之下看似难以带来大量经济收入的传统村落容易成为牺牲品。城市在发展中并未意识到传统村落的巨大发展潜力,更未意识到传统村落对于文化与社会的重要意义,为了城市化发展,往往选择牺牲农村,侵占传统村落土地以扩大城市面积,导致村落数量不断减少。
  (二)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岌岌可危
  即便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但就目前情况而言,现存的传统村落由于许多原因并未得到切实保护,破坏较为严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通过并颁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成长于农耕文明,村落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地。过度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冲击传统村落,使得许多村落面临没落,从而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消亡。同时,城市化发展除了对土地造成冲击,也带走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结果便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随着现今仅有的手工艺人年龄不断增长,这些承载文化记忆和发展脉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可能。
  三、互联网+乡村旅游背景下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妥善处理传统村落产权难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村落建筑所有权归属村落村民私人所有。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在村落建筑的修葺与保护工作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资源调配,更加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村民个人能力有限,资源不足,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另一方面,对于政府而言,由于传统村落归属个人,政府的公共资金不适宜用于个人房产的维护与保养。因此,村委会可以与当地政府积极沟通合作,由政府在财政中调拨一笔村落保护专项资金,并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保护工作。村民成立修葺委员会,在村委会和政府的监督管理下,由修葺委员会妥善利用资金完成对建筑的保护。再者,政府可以制订土地调换方案,通过合理选址规划另建新房,如此将古建筑原住民进行妥善安置,借以完整保存传统村落原貌并进行保护和修葺。
  (二)借助“互联网+乡村旅游”契机,打造“智慧村落”
  村落借助当地政府提供的支持,积极主动联系相关互联网企业,借此打造“智慧村落”,既便利村民生活,也促进旅游发展。村落可以建立网络宣传平台,结合现今流行的形式如短视频、歌曲、微电影等宣传本村落特色,吸引游客。同时,可以推出“一机在手畅游无忧”的旅游服务体验,即建立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旅游平台。消费者使用该平台即可在线根据参与人数的实际情况与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推荐参观路线。借助该平台,游客也可以在线预订住宿、餐饮等服务。村落所有历史文化介绍均可以通过平台提供,并有不同语言选择。村落特色文化能在线下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帮助,进一步提升游客参与度与趣味度,凸显村落特色。一机在手,村落内所有配套公共设施都可以在平台上一键查询。旅程结束后还可以对体验评分,与其他使用该平台的用户讨论心得等。如此,游客便可以既体会到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也能感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提升游玩体验。
  (三)提升村民的参与程度,妥善处理好传统村落劳动力流失问题
  传统村落目前面临的另一重大发展问题便是,青壮年劳动力在村落未完全发展开发的情况下,大部分都选择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寻找发展机会,如此一来,村落大多的是留守老人与儿童。即便政府与社会重视,引入技术人员,村落的核心之一——村民活力不足,村落发展也难有起色。因此,真正让传统村落焕发生机与活力,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村落内的青壮年群体。村落可以实行股份分红制,引导村民入股,村落发展收入与村民收入挂钩。同时,村落也要发展旅游,产业升级过程中创造许多就业岗位,提供给村落居民,尤其是青年群体。
  四、结语
  传统村落承载着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是文明的见证。传统村落的建筑历史无论多久远,与古建筑还是应该区别开来。古建筑属于过去,乡土建筑属于现在。村落不会是某一时期风格一致的古建筑群落,而是不断向前演变,体现历史发展进程的活生生的例子。对于传统村落而言,保护是必然之路,一成不变不是选择,发展同样是必然之路。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与技术不是鱼和熊掌,而应该是合作伙伴。将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借助网络的力量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二者的优势,实现传统村落既能保留发扬其千百年历史演变中见证的文明进程,又能在现代社会求新求变的口号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参考文献:
  [1]胡彬彬,李向军.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9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