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涯发展理念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该课题通过调查问卷、人物访谈、文献查阅、对比研究、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了解目前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炼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和研究生涯发展与公益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点与内在交融机制,提出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涯发展;大学生;公益创业;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225-02
  随着创业教育的发展,公益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高等院校与社会的重视。公益创业是创业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进步的新趋势。公益创业教育除了具备创业教育的特征外,还具备公益性、创造性、价值性、过程性等特点。而当中的过程性往往被忽视。唐亚阳在《公益创业学概论》中提出:公益创业还强调一个过程性,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慈善行为,它包括在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组织、监督、控制等活动。因此,只有教育工作者带着生涯发展的理念,才能真正做好公益创业教育。教育的价值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要在很长的过程中慢慢地体现。教育事业是一项基础性的、长远性的工程,因此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应该立足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终生发展、科学发展,用生涯发展理念指导高校公益创业教育。
  一、生涯发展理念与公益创业教育的内在相关性
  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创业教育的继承和发展,指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近年来,公益创业教育日益得到国家、社会、高校的重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大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大学生职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职业生涯管理学家舒伯(D.E.Super,1976)指出:“生涯是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涯发展不是简单指工作,生涯发展强调从单一的职业规划拓展到人生的全面、整体、长远、未来的发展,提出以实现人生价值为最终目标。公益创业教育以社会责任和公益理念为先导,将社会责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自我价值创造,又培养学生社会价值创造。因此,生涯发展理念与公益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内在机制,就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用生涯发展理念指导并优化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反过来,公益创业教育的发展也会强有力地推动生涯发展,最终达到两者的良性互动。
  二、用生涯发展理念分析当前公益创业教育之不足
  1.思想认识不足,生涯发展理念缺乏。认真研读《公益创业学概论》《公益创业理论与实践》《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及《青年公益创业与志愿服务研究》这几本著作,不难发现,在对公益创业的诠释中,多次提到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见,此为公益创业教育的核心。但是国内大多数高校对公益创业教育的研究往往只关注形式和影响,却忽略了公益创业教育的核心与受教育者内在需求、生涯发展相关的因素,忽略了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关系学生人生终身发展,忽略了“受教育者”为公益创业教育的主体。有的高校用公益创业来解决一时的学生就业问题,有的高校则只是为了提高本校公益创业教育的影响,这就背离了公益创业教育的核心和本质。
  2.重视程度不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不系统。由于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时间短暂,存在着诸如创业教育师资匮乏、教学和研究达不到社会发展的要求、创业教育的平台、场地、项目缺乏等问题,公益创业教育更是如此。而且在宣传机制、营造氛围方面更为落后。公益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这个主体要做到完整、系统,要用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理念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由生存型转为发展型、由阶段性转为终身性,由大众化转为个性化;对教育组织来说,便是要用公益创业教育生涯发展的理念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不断完善,做成完整的体系。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学时间不连贯。创业教育一般分为创业启蒙教育、创业通识教育和创业专业教育三个阶段。公益创业教育也不例外。从目前看,创业教育基本处于创业启蒙教育和创业通识教育阶段,创业专业教育极少涉及。公益创业教育更是落后,还处于创业启蒙教育的阶段。各高校创业课程基本只有《创业基础》课,另外还有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类的课程。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课程,并且大多数高校课程开设仅限于大一或大二,甚至有些高校只有选修课。
  4.师资队伍要求较高,师资力量缺乏。我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非常缺乏,从数量上来讲,我国开设创业教育的高校不是很多,运行时间也只有10多年,数量远远不够,加上创业教育是一项典型的实践教育工作,对教师的水平要求更高。从质量上来讲,目前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师主要由“思政”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兼职人员组成,无论在知识结构、专业理论、研究水平等理论方面还是在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方面都显得参差不齐。这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决定的。
  三、生涯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1.在教育目标体系方面,要树立清晰的具备阶段性、完整性、延续性的公益创业教育目标。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目标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生涯发展的需要进行确立,按照不同的阶段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课程要结合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可开设公益创业学概论、公益创业名人讲坛、公益创业实践、公益创业教育实战等课程。同时将生涯发展类的课程融入其中,课程设置的难度由浅及深,课程时间依次从大一到大四。通过公益创业教育的系统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创造的意识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培养出大学生的公益创业精神。
  2.在教师人才队伍方面,要采取校内和校外结合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公益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成败,构建一支高效率、高素质、实践性强的师资队伍,是公益创业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建立专职为主导、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的措施,将一些经济管理类的专家、企业家和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人员纳入公益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大校内公益创业教师的培训,响应国家的号召,鼓励校内公益创业教师积极加入公益创业的行列,将公益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3.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要建立完整的公益创业教育保障体系。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必须健全相关制度,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保驾护航。
  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是一个集教学、研究、实践于一体的系统,同时又需要有相关制度进行保障。如果说目标体系是根本点,课程体系和师资体系是手段,制度体系就是保障。公益创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社会的扶持,包括政策、资金、技术等的支持;公益创业教育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包括成立具体的领导部门、研究中心、指导中心等组织机构;公益创业教育离不开评价激励机制,包括教学评价和科研评价、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激励师生进修深造、教学评奖、干部选拔等。
  参考文献:
  [1]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2]冯乘金.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6):114.
  [3]Leigh-Ann Routh Cassandra Chretien&Thom D.rakes,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Career Centers and Work Study Employment".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vol.22(2),winter 1995.
  [4]唐亚阳,邓亚文,汪忠.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概念、现实意义与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科学,2011,(5):49-52.
  [5]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