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動中,对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疑惑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提问题;营造民主氛围,开放问题,让学生想问、敢问;精心设计,善于引导,让学生会问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教学越来越重视课堂的开放性、课堂的活跃性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该从问题抓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深思善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课堂以问题为中心,揭示矛盾,解决学生“欲达彼岸”的心理困境,现本文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想问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年龄小,对游戏有强烈的向往,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融入相关游戏。这样既讲授了知识,又得到了学生的喜爱,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在讲到如何量角的度数时,可把学生分为几组,让每组量同样的东西,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速度快,量的最准,并为获胜组加分、发奖励。这样学生会动脑筋、想办法,以求更快、更准地完成任务。
  二、开放提问、敢问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领着学生想,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特征、探索思路、寻找方法、概括意义、验证结论。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一些活动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给子充分肯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此外,教师应理解关心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给他们鼓励,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他们时刻在一起,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树立自信心,相信老师,更相信自己,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完善自我。如教学“倍的认识”时,在揭示了倍的概念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布置教室开联欢会,按图示(图略)顺序挂气球,并将问题分成这样几个层次,第一层:黄色气球的个数是蓝色气球的多少倍?红色气球的个数是蓝色气球的多少倍?红色气球的个数是黄色气球的多少倍?第二层:同学们已经买来6个黄色气球,还应买来多少个蓝色气球和多少个红色气球?第三层:同学们已经按上图的顺序挂好了气球,蓝、黄、红三色气球共37个,蓝、黄、红色气球各有几个?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提出猜想,敢于提问,进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创设情境,会问问题
  苏霍姆斯基说:“惊讶感情——是寻找知识的强大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捕捉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会问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如教学“圆柱的体积”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器具,长方体形状的多还是圆柱体形状的多?为什么生活中的大多数器具都设计成圆柱体呢?这个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性,在形象思维的引导下,训练、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会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了问题。
  又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面积是72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高是6厘米,面积也是72平方厘米时,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呢?是什么关系?大家猜一猜。这样,就成功为学生创设了大胆猜想、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攻无不克的信心,并善于总结成败的经验,在教学中随时调整方法和策略。实践“敢问、爱问、善问”三个步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不失为一种有益探索。正如美国教育专家所说:“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窃以为,只要我们不断践行,不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一定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定华主编.小学教学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10)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2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