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着眼小学数学课堂,良好的理答行为能够带动师生双方的长足进步。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其对数学的理解,并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可得到不同的反馈,进而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而如今理答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基于这一点,本文深度剖析小学数学课程理答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问题;对策
   理答是一种教师教学行为,也是一种对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进行的教学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学习刚刚起步,需要教师耐心的引领和细心的解惑。而如今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理答行为无法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流于表面的刻板理答行为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偏差。于是,基于这个现状,本文结合典型的课堂事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小学数学理答行为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理答中的问题是师生双方共同造成的,不能把问题的根源归咎于任何一方。
  (一)小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发展健全
   在小学课堂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的提问会存在难易上的差别。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思维与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发展健全,很难完全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回答问题时也容易表述不清、词汇贫瘠,只言片语或沉默不语,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很难获得学生在课堂的有效反馈,并进行有效的理答行为。
  (二)教师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师在盲目追求教学任务时,会在课堂中简化理答行为,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因而布置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便会减短,忽略了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学生没有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则很难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存在教师提问流于表面的现象,没有提出有效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的需求。在机械的問答中生硬地讲解问题,形式主义的提问不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很难进行良好的理答行为。
  (三)教师理答行为语言的单一性与消极性
  在小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在理答行为中容易出现教师理答行为语言的单一性与消极性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只是简单地采用“回答的很好,请坐”等单一性的语言,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实际性的评价,导致课堂问答死板敷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同时,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很多教师带有消极性的评价?只一味地批评,看不到学生的优点,长此以往,便使学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与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很难进行良好的理答行为。
  二、小学数学中理答行为的相应对策
  (一)教师要学会鼓励与引导,在错误答案中寻找价值
  在小学课堂中,有效的理答行为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学会鼓励与引导,在面对学生害羞不敢开口回答问题时,要多一份宽容与理解。要以耐心易懂的话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要进行适时鼓励,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看到错误答案背后的价值,错误的回答证明学生没有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判断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法,如果是学生的问题,则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是教师的问题,则应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
   以“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为例,教师在黑板画了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计算体积。在理答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的回答错误,把长方体的体积错算成了表面积,教师在鼓励与引导中发现讲课没有讲清楚,让学生混淆了定义,随即调整教学方案,带着学生再次学习,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教师要明确问题,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应该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检验与延伸,不能是形式主义或与课堂毫无关系的闲话,亦或是含糊不清的高深问题。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用学生能懂且有趣的方式来提出,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
  以“万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为例,在布置问题时只能布置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不能提小数、分数等学生都没有学过的问题。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如小鸡、小鸭等有趣的比喻数学,不要枯燥地提问,且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有实际意义。同时也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马上公布答案则会失去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学会倾听与询问,关注细节进行总结
  在小学课堂理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关注学生回答的细节。听完学生的回答,不要用简单苍白的语言让学生坐下即可,要学会总结,挖掘学生回答中的优缺点,并给予针对性的意见。同时,教师也要学会询问,多加引导。在为什么、怎么做中不断追问与反问,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如果学生没有表述清楚,可以让学生重新组织语言。
   以“小数乘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布置1.2×2.4的小数乘法时,大多数学生算出了2.88。而教师把这个算式拿到具体的数学应用题中让学生解答时,发现很多学生的答案都错了,在理答中教师找到了细节,原来题目中要求算出一共需要几个瓶子。这里的答案要变成3个,而很多小朋友都粗心地忘记了四舍五入。教师随即带大家回顾了知识,在教师的细心询问与倾听中,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总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理答行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理答行为有利于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进步。课堂理答能彰显教师教学的智慧,也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提升理答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惠萍,孙宏伟.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
  [3]陈惠芳.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教科研,2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3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