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快速崛起的技术类型,迅速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推动力量,现阶段,培养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所以,初中信息技术的教授不应该只着重于教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而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学校必须有目的地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快速形成,从而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水准。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初中生
  一、 信息技术与学生核心素养
  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非常关键,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随着全球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今科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建设。在我国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便着力于推进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帮助学生在初中阶段确立信息技术的观念,具有相应的基础素养。什么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呢?它主要是指,学生要有能够适应其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品质和能力,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感,有自主学习能力,身心健康,有创新意识等等。开始大力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从而让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树立信息技术的意识,拥有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我国在前些年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体系,它想要实现的就是让学生具有实践能力、社会参与感、要有国际视角,所以把学生的核心素质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是必要的。
  二、 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在我看来,信息技术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由信息意识、数字化的学习和创新模式、信息社会责任感和计算思维等方面组成的。
  信息意识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是否对关键信息有着较强的感知力,并且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一旦学生具有了信息意识,那么学生就能够自己根据问题的状况来寻找和发现合适信息,并且可以敏锐地察觉信息的变化,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获得这些信息。不过,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的真实程度、可靠程度、准确程度等方面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能盲目地利用这些信息。如果学生能力较强,我认为还可以试着去分析使用相关信息后会产生怎么的效果,为之后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准备。同时,信息收集过程往往内容繁多,工程浩大,需要多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所以,学生可以自愿结成小组,以团队的力量去完成这一任务。在合作过程中,最好能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数字化的学习和创新模式主要是利用数字化的资源和工具帮助人们进行学习、创新等活动,在这过程中,人们可以借助数字化的工具对其所掌握的一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使之具备较高的任务完成能力。不过,对于所使用的数字工具,一定要有选择,可以参考过去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再决定是否使用这个工具。但是,学生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对他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计算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所想到的一些计算机领域内的解决思想和方法。一旦形成这种思维方式之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不自觉的使用信息技术去寻求解题。从而也就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系列的理性思维模式和思维流程。
  信息社会责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学生往往会拥有良好的品行,能够遵循网络安全法则,不去触犯。
  三、 我国现今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 首先是信息技术教育注重形式,忽略实际内容
  初中教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目的是让初中生尽快接受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学习,能让学生初步形成有关于信息技术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独立解决一些基础问题,也可以基本上会使用电脑去了解、传播和互换一些信息,比如说一些图片、书籍、歌曲、杂志等等。但是,当下信息技术的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实际接触电脑进行操作的机会并不多,应用低下。较好的也只是老师讲授完课本时,让学生自己练习,但这种练习没有考核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一种缺乏目的性的盲目练习。
  (二) 缺少专攻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高素养人才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老师,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能力相差很大,并且水准较低,同时,教师在讲授知识时也没有任何的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传统守旧,在教学阶段主要是以传统的讲解方法为主。最后,结果就是难以完成教学目标,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讲授,重视的只是教学形式,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过于形式化,却没有注重学生学习的思维养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根本没有能力解决问题,这就使得核心素质与信息技术难以很好的融合。
  四、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授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 应该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向形式化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要将理论化知识和具体操作结合起来,并且要是使操作时间更长,教师必须要设置一些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这样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有目标的学习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有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 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自己的方式,用引导的方式来辅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较深入研究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我认为教师在授课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展示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再一起讨论,寻找出最佳方案。
  (三)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问题,以此为任务展开研究。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会与新的产生碰撞和冲突,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出合适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加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
  五、 创设适当的情景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合适的情景是极为重要的,增加了课堂教学之中学生感受的真实性,并且能够完美地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因此,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选择最佳的信息資源,并且突出教学重难点,从而为学生设计出一个最全面的综合性情景。
  总体来说,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认清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对这些要求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并将之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徐莉.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16-16.
  [2]李锋.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为了数字时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J].中国德育,2017(4):44-48.
  作者简介:
  柯明,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长春市一二六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