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进科学教具 构建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针对科学材料的空缺与不足这一现象,科学教师要掌握改进教具的策略,用形象直观的科学教具激发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即:因地制宜,制作教具;偷梁换柱,改进教具;善于积累,活用教具。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具;改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去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简易可操作、科学可行的科学材料,用形象直观的科学教具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的热情,促进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改进科学教具是深入科学探究的必要条件,这是由小学科学本身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它是一门探究性极强的课程。这一课程性质需要丰富的科学材料来做基础支撑。科学材料主要有两个特点:量大和范围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6个年段,每个年段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教材又各自有许多实验,其中又有不少的分组实验,所需的科学材料量大;科学教材所要传播的科学知识不仅仅只限于某一科目,它所涵盖的知识领域大,因而科学材料的涉及范围广。庆幸的是现如今教育部门正逐渐加大财力、物力、人力为每一所学校配置必需的科学材料,满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尽管如此,由于科学材料所涉及的范围广,教育部门无法向每个学校提供面面俱到的科学材料。针对这一现象,这就要求科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具素养,因此必须重视利用、改进和优化小学科学教具功效。要因地制宜制作教具,也要偷梁换柱改进教具,还要善于积累活用教具。科学教师的魅力就在于营造高效的课堂,保证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 因地制宜,制作教具
  根据科学教学的需要,制作教具应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以每一个实验内容为抓手,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创新为目标,开发科学实践资源;以问题为中心,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因地制宜制作科学教具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遵循教育性、灵活性、实用性、简易性、精致性等原则。
  例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一课中,进行观察种子内部结构实验时,教材观察的是蚕豆种子,但蚕豆种子及蚕豆的种植在当地并不多见,便用常见的花生种子代替。花生与蚕豆都是双子叶植物,浸泡解剖后,花生的种皮、子叶、胚根和胚芽各部分结构更加明显,有助于学生观察。在种子的发芽过程中,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塑料杯子培养花生种子发芽,记录花生种子各阶段的生长情况,并对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作对比,同时鼓励学生到田地里观察认识农民种植的花生与学生本身培养的花生植物的联系与区别。这一节课不仅使学生对种子各部分的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对常见的身边生活事物的观察习惯,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偷梁换柱,改进教具
  根据学校已有教具的特点着手改进教具可以提高科学教学效率,要善待已有的教具进行替换或改进。科学实验离不开实验器材,改进教具不能停留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必须以提高科学探究实效为目标,进行教具的创意改进,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潜力,变不确定性的实验结论为精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变教具的颜色或使用方式,减少科学实验操作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也是对实验教具的改进和优化。
  例如,在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初步辨析热的传递途径。可是,操作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的实验中,教具还是美中不足:一是蜡的熔化和凝固所需时间短,蜡熔化后的粘性不大,很难用蜡油将火柴粘在铁丝上,因此采用具有同样粘性和受热熔化特点的白凡士林替代,白凡士林价格便宜,常见易取,操作简单,用时短,并能较均匀地涂抹在金属条上。二是铁丝热传递慢,导致实验用时长,影响实验效果,换成热传递较快的铜丝,提高科学课堂效率。这样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了热传递的特征,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感悟了物体传递热的能力不同。
  三、 善于积累,活用教具
  科学探究活动越来越多,探究活动中的材料实验室很难做到一应俱全,这就要求学生或教师善于积累实验经验,发挥出教具的最优化,力求变废为宝能把可利用的材料收集并活用起来,可以弥补学校实验器材和场地不足。在科学教学中活用学具可以发挥如虎添翼的作用,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效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一课中,为需要探究改变浮沉的方法,在进行观察“原来浮着的小瓶如果装了沙有没有沉下去?”的实验结果时,教师发现教具有不足之处:在实验中学生三番五次从水中取出物体,课本和实验纪录容易被实验桌上的水弄湿,而且实验变量很难控制,如果沙装的比较少,小瓶还是会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这样就无法为后面探究潜水艇自由沉浮创造条件。因此,教师可以创新活用教具:用可移动塑料套管,一是细线方便取出实验用具,不会弄湿手和实验桌;二是可以任意改变物体的体积;三是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总之,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要从研究教具开始,教师要掌握教具改进策略,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展示课堂教学风采。从操作实验的实际需要出发,改革创新教具,让实验教具可以高效地增值,在教学实践中彰显出教具的功能。师生共同担当教具的开发者、创生者,以活动为载体,可以顺利解决实验教具的空缺与不足;以探究为核心,能够响应了新课程中学生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理念,于无形中在活动探究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保证科学课堂的高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黄亚忠.创新小学科学教具的策略[J].吉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5).
  [2]刘秋英.活用教具,使科学教学更有实[J].山东教育,2014(31).
  作者简介:
  陈艺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程溪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