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尚未发展成熟,影响其心理发展的因素较多,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论述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其教学效果,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高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将其心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却不注重其心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教学中,无法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为进一步发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价值,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创新,从而有效地促进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师生之间互动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课堂的教学时,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时不仅要将其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教学环境,来充分地引导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学生表达自己的心理情感时,要积极地学会接纳学生的观点,积极地对学生予以关注。在进行高中心理课堂的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地控制自身的情绪,面对一些不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教室要避免对其进行过多的指责,因为在高中阶段,每个学生都有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个性,所以教师在心理课堂上,要逐渐地发现学生心理情感的变化,并结合自身专业的心理咨询技巧,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中,要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沟通中,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学习状态等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有效地促进其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进行心理健康《穿越迷雾 追寻真我》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普遍情绪低落,上课没有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结束一个教学环节时,关切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讲的这一内容是否不感兴趣?抑或是有什么困惑的事情可以同老师讲讲。”学生听完教师的话,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刚进入高中,感觉跟不上高中学习的步伐,担心自己的成绩落后”,有的学生说:“刚进入新的学习,担心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教师在听完学生的讲述后,才会了解到,学生进入一个新的校园环境后,其各方面都需要花费时间去适应,其课堂上的剩余时间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一一解答困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休息时间去找自己聊天,或者根据自己的课程进度,适当地进行调整,帮助学生了解心里的困惑,并对其进行解决。在高中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心理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并充分地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共情等专业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 丰富心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其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取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高中学习状况,教师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时,可以采取心理游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采用心理游戏的教学手段时,要对其进行合理运用,始终围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充分发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价值。通常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根据其本节课时的教学主题,科学合理地选择符合教学课堂开展的心理游戏,为提高其心理游戏运用的意义,就需要教师在设置其心理游戏时,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例如,在进行心理课堂《千千心结 与君化解》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为了使學生充分认识其心理问题,并来评价自身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来画出自己此刻的心情、自己目前最大的困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其之后的生活。通过根据学生的画画,教师可以对其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这种游戏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学生对其心理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在结束心理游戏的教学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其在心理游戏中得到的认识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和交流,从而让学生将自己在心理游戏中的情感进行充分地表达,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予以处理。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心理课堂教学中,将会推动其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 融入生活教学,加强实践应用
  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涉及的理论知识都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常常意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中应用的意义,所以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时没有积极性。为了加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意识到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重要性,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高中心理课堂的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载体,促进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心理课堂《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这一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教学主题,使学生意识到心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由于情绪与我们的生活及行为都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求学生要对自我的情绪进行正确的认知和控制。在进行这一课时的教学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一整天的情绪变化,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实现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受其个人生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不利于自己人际关系的开展的同时,也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时刻围绕学生的生活内容,将其教学与其生活充分有效地结合,使得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中学会合理运用其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促进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其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价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心理知识的教育。一方面,老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上的一些枯燥的、抽象的内容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进行展示,从而以形象生动、具体详细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课本中的知识,从而以便捷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在学校网页上设计相关学科学习网页,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老师可以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资源上传至学习网站,方便学生随时预习和复习。除此之外,老师们在结合学生各方面综合情况下,可以设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课题研究,结合教学目标,提出课题主题,由学生以相关主题为出发点,以教学目标为引导,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材料和阅读相关文章,整理相关素材,进一步为教学课题进行研究,然后让学生结合信息技术以课件的形式将自己的课题结果进行讲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遇到相关问题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促进了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 结合社会实践,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所以要加深学生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就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学内容,创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并获取新的认识的同时,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进行社会实践时,老师要注重不能脱离课本本身的内容,在结合心理健康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方便学生在实践后可以有不同的了解与认识讨论,并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将自己的课外实践活动有效地记录下来。例如,教師可以鼓励学生去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其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或者去医院了解心理疾病病人等。老师在进行相关课外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实践机会,教育学生要重视每一次开展的实践活动和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进行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创新其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入手,从而促进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研究:现状、问题与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0):9-10.
  [2]田秀菊,连红杰.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评价[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89-92.
  [3]石艳秋.如何提升高中心理活动课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7(12):336.
  作者简介:
  黄艳,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海市第十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