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 “孝老爱亲”行为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基于农村小学的一线教育实践经验,探究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孝老爱亲”行为的培养策略,在分析了其重要性与成因的基础上,从调查了解该类儿童的具体情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促进家校合作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孝老爱亲;心理行为偏差;行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孝老爱亲”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小学生弑母”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对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家庭教育带来深刻的警醒和启发。一名十二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童因在家中抽烟被母亲抽打,持刀砍了其母亲二十多刀。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杀死母亲后,这名男童仍然带着2岁的弟弟住在家中,甚至在第二天用其母手机向班主任请病假。可见,对于男童而言,弟弟是亲人,而亲生母亲却不是亲人而是“仇人”。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儿童更容易对亲人造成伤害,这类小学生的内心易于出现自我厌弃、情感淡薄、内向偏激等问题。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儿童与与外界交流相当少,因此要从最亲近的人,即家人、老师、同学着手,共同加强对这类儿童的心理疏导与行为培养。加强对这类儿童的“孝老爱亲”的行为培养,从孝心教育开始,焕起他们的爱心,逐步纠正其心理与行为的偏差,对于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调查了解发现,许多儿童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一些儿童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对这类儿童关心较少,且缺少对儿童必要的约束与管教。一些儿童出身于单亲家庭,个性较为孤僻偏激。还有一些儿童的父母倡导“棍棒教育”,对孩子非打即骂,长期下来孩子的逆反心理严重,极富攻击性。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因素也值得重视。一些行偏生在校得不到教师的尊重与同学的喜爱,教师一味以普通儿童管理手段管理这类儿童,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加深这类儿童的心理障碍。
  三、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孝老爱亲”行为培养的策略
  (一)调查了解该类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行为培养方案
  教师要通过调查了解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具体情况,总结该类儿童心理行为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其心理存在的障碍,从而借助“孝老爱亲”行为实践研究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过孝行的培养,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小昌出生于离异家庭,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小昌性格孤僻狂躁,与同学关系较差,喜欢欺负、捉弄班上的女生。通过多次与其耐心地交谈,并对其家访后发现,小昌的内心深处较为自卑,而学习困难、与同学之间的不良关系则强化了这种自卑感,使其内心极为封闭。事实上,小昌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同学的喜爱,而“违反纪律”的行为则很轻易地能引起教师、同学的关注。对此,教师一方面通过家校沟通,与小昌的父母一起制定了“关心方案”,使小昌的父母多多关心小昌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况,减少挑剔与责骂,增加宽容与鼓励。另一方面,为了将其行为偏差的“顽疾”连根拔除,教师与小昌及其家长共同草拟了一份“任务书”,明确“孝老爱亲”行为培养的具体目标与要求,并且建立“孝老爱亲行为档案”,通过每周写小结的方式激励小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将“孝老爱亲”的行为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之中。采用“倾听——引导——鼓励”的策略来转化行为偏差生[1]。通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在教师与家长的合力激励之下,小昌“孝老爱亲”的行为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孝老爱亲”的观念融入儿童心灵
  情感是一个人的“精气神”,是一个人内心活动的集中体现。心理行为有偏差的儿童易于出现暴躁、恐惧、颓废、沮丧、忧郁、焦虑等情绪,在“孝老爱亲”的课程与活动中更不能忽略其积极情感的唤醒、体验、抒发以及表达。例如心理行为偏差儿童小炎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大起大落,常常在课堂上自言自语玩游戏,或者突然跑出去教室。教师试图与他沟通时,他就捂着耳朵大叫“听不见!我听不见了!”在“孝老爱亲”的行为培养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小炎及其家长的耐心沟通发现,小炎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独生子小炎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却只关心小炎的学习成绩,却对小炎的个人想法、情感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置若罔闻。周末以及寒暑假,小炎的家长轮流监督他写作业,将其学习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从不安排游戏的时间。长期以往,小炎的精神压力过大,从而出现了情绪问题以及偏差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其学业成绩的提高。对此教师组织了多次“互说心里话”的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小炎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满,同时使家长倾听小炎的内在心声。通过心理辅导促进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亲子沟通,修复亲子之间的信任与情感联结,培养儿童“孝老爱亲”的观念,从而将“孝老爱亲”的行为培养落到实处。
  (三)家校合作,发挥“孝老爱亲”行为养成的“双臂”效应
  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孝老爱亲”的行为培养在学校教育之外需要得到家庭的有力支持。对此教师通过教师要加强“孝老愛亲”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解决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父母不会管、管不了孩子的问题。例如针对崇尚“棍棒教育”的偏差儿童的家长,教师要多与其沟通暴力的危害性,引导家长减少对儿童的打骂。针对过于溺爱偏差儿童的家长,教师要多多宣传对儿童进行规则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认识到溺爱的危害。从而发挥“孝老爱亲”行为养成的“双臂”效应。
  结语:
   传统的品德教育与行为培养模式缺乏对心理行为偏差儿童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基本心理需求。针对于农村小学心理行为有偏差儿童的“孝老爱亲”的行为培养要加强心灵关照和人文关怀,加强一对一的调查分析与家校合作。教师把“爱”投射到学生心里,才能引起师生间的“共鸣”“共振”[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行为培养以及习惯养成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对心理行为偏差儿童的“孝老爱亲”教育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邓家太.倾听、引导、鼓励,转化行为偏差生[J].广东教育:职教,2017(2):120-121.
  [2]肖亚女.爱是打开行为偏差生的一把“金钥匙”[J].考试周刊,2018(100):15-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3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