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惠斌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要能力和关键品格。在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学习音乐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都有着极为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当在积极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探索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音乐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对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当前的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向。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核心素养;构建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审视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向,注重文化素养的提升,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注重音乐鉴赏和审美素养的提升,注重社会情感的提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保障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顺利贯彻和实施。
  一、基于学生文化基础的提升
  核心素养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的根和魂,它认为文化对于涵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成为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价值。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一门文化学科。小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不足,而音乐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又十分紧密,只有不断提升音乐课堂的文化魅力,音乐教学价值才能充分彰显,学生从音乐课堂中获得的综合人文感悟才会深刻。如在教学《长城谣》这首充满国仇家恨的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着重讲讲长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文化价值,从长城的建立讲起,到历代文人描写长城的诗词,到长城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抵抗外辱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对长城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明白,长城不但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更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之后教师结合这首《长城谣》,让学生听赏和演唱,一边听一边唱,一边从一幅幅表现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史实图片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
  二、基于学生自主意识的提升
  核心素养认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其强调小学生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最终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的人。但是,不可否认,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小学生学习依赖心较强,他们在课堂上习惯于把老师当成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重听讲轻思考,重接受轻质疑,重吸收轻交流,尤其是音乐学科,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本来就不强,几乎完全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而教师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在音乐教学中习惯于主导和灌输,轻视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鉴于此,音乐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诉求,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感知中认识音乐,体验音乐课堂的乐趣。如在演唱《咏鹅》时,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主导式教学模式,尝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搭配演唱服饰,自主设计舞台布景,自主展示多媒体影像,把这首充满古诗词韵味的歌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各个演唱小组在演唱完之后可以开展互评,提出各自的不足,学习彼此的长处,共同提高、共同改进。这样的教学形式,无论是对拉近学生和音樂之间的距离还是对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都有着十分良好的导向价值。
  三、基于学生社会感悟的提升
  核心素养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其强调学生要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最终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新时代的小学生,他们既是祖国的花朵,同时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背负着很强的时代责任,很多音乐教材内容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深度挖掘和拓展音乐教材内容,在音乐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如在听赏《共产儿童团团歌》时,教师就可以首先给孩子们观看《红孩子》这部电影,让学生从少年游击队勇敢机智的斗争中感受他们的成长。之后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共产主义儿童团”,让学生演唱这首《共产儿童团团歌》。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激情,充满斗志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念去演唱这首歌曲,表达对未来的憧憬。教师可以一边演唱,一边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共和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理想。在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曲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社会意识的引导。
  四、结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堂,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音乐成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使学生徜徉于音乐艺术的殿堂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精彩。
  参考文献:
  [1]潘丁丁.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探索[J].学周刊,2019(13).
  [2]田琳欢.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A]. 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三)[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