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达维萍

  摘 要:问题导学法抛弃了传统教学中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以一种新型的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一定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教学目标的完成,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意识。而新型的问题导学法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力,将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简单化、具体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进行更多的实践,由此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学习;问题导学;应用分析
  在现今的教学中,该怎样更好地解决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缺少兴趣的现状,怎样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已经成为现今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为课堂学习注入新的动力,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问题导学法概念及重要性简述
  所谓的问题导学法教学实质上就是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的内容,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能。问题导学法教学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其更好的学习;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其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创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身心更加愉快;有利于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促使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也不再说出“我不想学习”“我不喜欢学习”“我讨厌学习”“我不想上学”等一系列消极的言语,而是会说出像“我想要学习”“我喜欢学习”“我喜欢上课,我觉得上课很快乐”等积极的内容,当学生说出这些言语的时候,就表明教师已经让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让学生完全爱上了学习,就好比一些学生十分喜欢打游戏一样。这样的问题导学法教学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越来越看重学习。在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将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下去,不仅仅只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将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下去,要让学生一直保持这种对学习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因此,问题导学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问题导学法的实践措施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现代的大部分相关教学研究中认为,任何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更好地呈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一,教师可以从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疑惑出发设计问题;第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提出新的见解,那么就会出现学生的已有认知与学生的新识认知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第三,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创设一些情境,为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解决一些问题的强烈兴趣。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就通过一些问题来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相关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这样一个故事,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观看。这是《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的故事,在经历了一路的艰辛后,师徒四人非常渴,然后走着走着前面就出现了一片西瓜田,见西瓜田有人看守猪八戒就上前向看守者化缘,看守者便化给了他们一个西瓜。拿回来后师徒四人需要平分西瓜,猪八戒心想是自己找来的西瓜自己理当多分一块,如果按四分之一分的话就吃亏了,那就得按五分之一分,这样才不亏,于是猪八戒就提出分五分之一的要求,孙悟空二话不说答应了他,结果猪八戒只分到了一小块。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像学生提问为什么猪八戒只分到那么一小块。由此导入到这堂课的学习中,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分数中,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小,分数越大。相反,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二)创设实验问题
  大量的学习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学过的知识可能不经过深入地复习,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生看到的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也会忘记,但如果学生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实际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提问,就会使学生的印象变得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教师在对“圆锥体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个吊车将沙土缓缓倒在地面上的视频,慢慢地沙土就变了一个圆锥形,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问很多问题,像是“这堆沙土在地面上是什么形状?”“这堆沙土的占地面积是多少?”“这堆沙土有多重?”“这堆沙土有多高啊?”“这堆沙土要几个人才能和它一样高呢?”等这类问题,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一定的实验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然后教师再拿出一个用厚纸做成的圆锥,以及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再拿出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沙土,将空圆锥里灌满沙土,然后再将沙土放到圆柱中,如此反复地将沙土放到圆柱中,直到将沙土完全灌入圆柱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观察,教师一边做试验,一边提示学生仔细观察老师一共灌了几次沙土。这样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者由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可能有的学生就会提出“圆锥和圆柱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圆锥和圆柱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体积之间的互换?”“可以通过圆锥的体积来求出圆柱的体积吗?”等问题的提出,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导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这种问题导学法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理论转为简单的实验,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也使教学更加易于进行。教师努力将教学中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体现出来,这样的问题教学情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些问题情境中更加深入地学习知识,从而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继斌.小学数学课堂问题导学法的实践[J].科学导报,2018(7):45.
  [2]陳月华.小学数学有效问题导学法的创设与实践[J].交流平台,2017(8):58.
  [3]陈世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法实践探究[J].数学教研,2016(9):85.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