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初中语文教学如何牧养学生的诗意生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强

  摘 要:现在的孩子由于过度保护而显得思想逼仄、精神局促、缺少诗意,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回归语文本色,守住童心守住善,关注文本发现美,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及自觉写作的习惯等方式牧养学生的诗意生命。
  关键词:语文;牧养;诗意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过度保护中,他们被占有着、被控制着,他们被家长和老师的树起种种规矩和条条框框圈养起来。他们衣食无忧,但思想逼仄;他们见多闻广,但精神局促。他们被世风、被人心过度“文”化了,缺少“野”性,因此我们很难看见现在孩子身上的那种不加雕琢的勃勃生气。
  王崧舟说:“我有一个梦: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2004年,他首创“诗意语文”,并且身体力行,一直在为“语文的诗意存在”努力着、实践着,在为牧养学生的诗意生命不断奋斗者,且卓有成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回归语文的本色,关注文本发现美,用本色语文牧养学生的诗意生命
  什么是本色语文?本色语文不是某种语文,本色语文就是“语文”。既然本色语文就是语文,那么为什么要在“语文”这一中心词之前冠以“本色”二字呢?因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地存在着非语文、伪语文,甚至去语文的迹象和症候,也就是“虚”“闹”“杂”“碎”“偏”等语文教学现象,所以在“语文”之前冠以本色,意在强调、凸显语文的本质属性,意在唤醒语文教师对语文的原初状态、本来面貌的观照和审视,也就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文本上,回到语文那儿去。
  诗意即本色,只要文字存在,诗意便不会消失。所以,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课本上,关注文本,细研文本,从文字本身发现语文的美,寻找语文的诗意;不再去脱离文本做一下花里胡哨的“表演”,把语文课弄得像音乐课、思想政治课、历史课、影视课……这样的语文课往往使语文脱离了文本,失去了诗意。
  那么,我们在回归语文本色的同时如何发现语文的美呢?那就要用心解读文本,我们要从文本精致的构思技巧上、不朽的精神母题上、深邃的哲理境界上、出乎意料的章法上、细致入微的线索上、鲜明的语言节奏上、在匠心独具的表达手法上……发现文字的美,语文的美。回归语文本色,还语文以诗意,还生命以诗意。
  二、守住童心,这样就守住了语文的根,守住了学生的诗意生命
  天下至文出童心。“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时光。”让童年闪耀诗性的光辉,也许,这就是诗意语文的理想吧?
  一个人,童心不泯,他的生活就会永远流溢诗意的光辉。
  一个人,童真常在,他的世界就会永远充满诗意的芳香。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儿童诗《我想》节选)
  没有童心,没有童真,哪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哪有这么触动人心的诗歌?诗在哪儿?诗在童年,诗在清莹的眼中,诗在远离尘嚣的孩子的心中。
  那么,我们心中要时时装着孩子,装着童真,装着诗。心中有诗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纯真和良善为伴。心中有诗的老师们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在蓦然回首间看见了自己心中的神——童心、童真!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守住童心,让孩子们生活在诗意中!让我们自己的生活多一份诗意,少一点喧嚣。
  三、守住善良,这样就守住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守住了语文的诗意,守住了学生的诗意生命
  我们往往为了遵照教参,为了自己预设的答案或板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顺到我们的思维上来,而不去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为了让学生写一篇优秀或合格的作文,这般提示,那般讲解,讲方法,说技巧……学生写完之后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对学生的作文大批特批,从不问问学生为什么那样写。凡此种种,我们只是以自己的经验在规范学生、束缚学生,甚至在扼杀学生的天性、童真、美好和善良。
  大家都熟知《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吧,读完全文,当你问“你愿意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假如你的孩子或你的哪个学生说:“我要下地狱。”你一定会认为他们心理不正常或者有意与我们作对。但当我们知道他下地狱是为了“告诉地狱的人怎样才能吃到粥”时,我们是不是深感惭愧?
  好在我们还能惭愧。你能惭愧,你就守住了真,守住了善,守住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最寶贵的精神财富,也就守住了学生的诗意生命。
  四、以课本名著导读为牵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用经典牧养学生诗意生命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多读经典名著,对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及精神世界的洗礼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8部编本7-9年级语文教材每一册有两篇“名著导读”,四篇“自主阅读推荐”,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在前半学期课内外边读边记完成第一篇“名著导读”的阅读,后半学期完成第二篇“名著导读”的阅读;利用这个学期的双休日节假日完成四篇“自主阅读推荐”,并要求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每个寒暑假再布置3~4本的名著阅读,可以用“亲子共读一本书”“读书分享”等形式阅读,尽量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并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名著的熏陶作用不言而喻,初中三年,读三四十本名著,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会有大的提升,生命必将诗意盎然。
  五、合理而又巧妙地设计作文训练题目,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自觉写作,抒写真性情,牧养学生的诗意生命
  我们的写作教学一定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拥抱生活,让作文题材鲜活异常。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理念来评价习作,多鼓励、赞赏,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说真话、抒真情,善于表达,喜欢写作,喜欢记录自己的人生轨迹,用诗歌记录生活,让生活充满诗意,让学生的生命充满诗意。
  当然,初中语文教学牧养学生诗意生命的方法还有很多,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守住童心守住善,只要我们回归本色发现美,语文课始终以听说读写为本,那么,我们一定会让语文课永远富有诗意,一定能牧养学生的诗意生命。
  参考文献:
  [1]陈丽荣.董一菲“诗意语文”教学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孙丽姣.王崧舟“诗意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