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营造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进宝

  摘 要:和谐课堂需要新教学、新目标和新学习,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无限创造空间。历史课堂教学要华丽转身,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从内容到形式都“活起来”和“火起来”,通过历史知识内化学生良好修养,外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谐历史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的,讲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历史教学活跃起来;讲求教学过程的趣味化,使历史教学充满情趣;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历史教学别出心裁。
  关键词:初中历史;和谐课堂;课堂教学;策略艺术
  一、 和谐课堂要指向历史核心素养
  伴随新版初中历史课标颁布,学科核心素养备受关注。营造和谐的初中历史课堂,设计教学要关注核心素养,教学实施要指向核心素养。建立历史学科素养目标体系,明确“家在何处”。学科素养目标体系要包括历史学科的教育目的,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学期、单元以及课时的学习目标,要让师生在课堂教和学中想得到、学看得到和做得到。历史教师要学会分解课程标准和叙写目标,不能随意写目标,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目标。教师叙写目标必须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具体化,将自己的设想转化为课堂学习目标,确保学生可以达成这些目标。
  师生课堂是深度学习,教师需提前精心设计深度学习。学生是课堂深度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在课堂中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学以致用是课堂学习目标;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是学习内容,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完成任务的表现是学习评价。课堂教学教师犹如医生,“处方”就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明白去哪里和怎么去。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怎么教,更要关注学生怎么学。因此要变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写学生去哪儿,通过关注教师的“教”巧妙达到学生的“学”,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
  借用单元主题备课提升教学设计。历史单元学习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一个单元就是一种微课程。借用单元主题备课提升教学设计,设计完整的学习方案,驱动学生学习任务。教师备课从知识点到单元,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要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站位,立足单元主题,上接学科核心素养,下连知识点的目标或要求。
  历史课堂教学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创新重组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要有清晰的学习目标,教材处理要巧妙衔接,通过补充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从何而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趣”。通过介入真实情境,让学生知道学习“到哪里去”,实现教学内容的“有用”。通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迁移,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意义”。历史教师要依据清晰的目标,通过整合和重组等方法教学化处理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趣、有用和有意义。
  历史课堂教学要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关注教师课堂如何上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如何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可实施“堂堂清,堂堂巩固”,即课堂教师先讲35分钟,最后5分钟让学生做练习。教师可细化课堂学习目标设计,按目标将课堂划分成小段,每段时间聚焦一个目标,实现教、学和评的整合。课堂教学分小步走,步步为营抓落实,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技术。课堂气氛沉闷,一招就可以让学生活跃起来!
  二、 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自觉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的腔调,丰富多彩的节奏变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腔调的变化。课堂教学最忌平铺直叙,注意一定要有变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只有老师的不可估计,不能预料,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集中精力,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教师通过提高腔调和加快或者放慢语速,调动学生的兴奋劲和保持新鲜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化。多媒体、幻灯片、视频、动画,再穿插生动形象的讲解,学生分角色的表演,益智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历史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游戏竞争,出彩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和学有的放矢。教师要画龙点睛诱导学生参与小组学习和积极思考,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 课堂教学技巧让课堂出彩
  课堂提问让学生回答指名不宜在问前。课堂提问要在前,教师将问题提出之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并且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教师的短暂期待,蕴含着课堂的留白艺术,也正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空。
  教师课堂提问在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虽然回答问题是个别学生,但学生回答问题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回答问题不宜每次都“你来”,不要重复昨天的故事。课堂中教师指名学生发言,应当变换说法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和学生积极参与。如“请你回答”“你说说看”“你来告诉大家”“这个问题你讲一讲”“你是怎么想的”……让教师的课堂语言诱导出学生的学习精彩。教师要依据学生需求和學情适时调控课堂,让课堂精彩纷呈。
  四、 课堂教学常规策略让学生听懂学会
  教师课堂要把内容和课件等烂熟于心,课堂自己的关注点是课堂秩序和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先管住课堂纪律,再谈教学方法。对课堂规则、作业要求说到就要执行到位,先解决学生想学问题,再教他怎么学。用你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
  课堂上要用最小代价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获取最大效益。历史课堂教学要遵循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多训练。教师布置任务或安排活动开始时要求学生不准抢跑,训练学生在听完合作讨论问题的要求和关注教师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后再开始,教师要明确指出合作学习的任务、方法和时间,让学生复述明白后再开始。合作探究结束后转入教师点拨或小组分享时,要求学生及时跟进别人分享的节奏,认真倾听,在倾听中学习。
  用好课堂上上课5分钟后到20分钟的黄金学习期,教师课堂教学要确保处理本节课的重难点,例题、练习题选择、设计要统筹考虑。例题选择和练习题设计要体现范例(例题的代表性、示范性)、同例(与例题同类型题)、变例(变式训练题)和仿例(让学生自己出题)重要价值。问题表述规范、严密而通俗,课堂教学要有主干问题,问题之间要相互关联,能串成串。   当学生的回答因问题中某个词语不理解导致不明白问的是什么,或条件与结论或旧知与新知建构时逻辑推理处现障碍,或知道答案,但语言表达困难时,有效诱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回答问题。
  关注课堂提问的黄金等待期。教师提出问题后留出3~5秒的等待时间,让学生深度思考,使学生的回答层次更深,回答更加全面。教师在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后留出3~5秒反思期,让学生修整和补充自己的答案,让倾听的学生概括发言要点,思考自己答案与同学答案的关联之处,思考如何有理有据质疑补充。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教师讲的需要听和记,同伴的展示更需要听和记,学会在倾听同伴的讲解、展示、质疑和补充时,从中得出重要的结论、观点和方法。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追问和追思,追生新的问题。学生回答正确时,提出促进性问题印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回答不完整时应提供适当提示或线索。
  课堂教学中釆取学(讲)一个知识点,练一个知识点,最后再综合训练。即分点、分项训练再综合训练。点点清才能保证堂堂清。一道题目从不同角度讲(学),从这道题怎么做触类旁通,这道题还可怎么问?怎么变?用多种方法讲一遍,即做到题题彻底清和根上悟。
  课堂教学中讲到重难点时要有引起学生注意提示语,同时借助升调变换、放慢语速突破重难点。对重点题,教师讲后,先让中等生再讲,最后让学困生复述(或同桌对本题思路对说)。课堂要少讲多练和精讲巧练。每节课至少留出3到5分钟当堂训练,要求学生限时独立完成。
  课后要求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借助笔记复习强化。学生作业要遵循检查和限时。错题让学生找错因、规范订正、找同类题巩固、概括涉及知识点等。
  五、 让历史课堂更好满足学生期待和需求
  在俩是课堂教学中身渗透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历史课堂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借力历史教学培养、巩固和发展好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要出彩历史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该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比如教育学生爱国,将“一带一路”等时下最热的话题带入课堂,将诸多“中国历史”对世界经济、社会、民生等的贡献带入课堂。借力课堂教学,塑造接地气、贴近生活、务实管用的新历史,夯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历史课堂,在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真正让历史课堂从内容上“活起来”。
  要出彩历史课堂教学,要主动适应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信息的习惯,做到形式创新。历史课堂教学要穿插即时信息,师生互动沟通,充分运用视频、实物场景等手段,通过课堂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线上线下配合教学,课堂教学同微电影、纪录片相结合,将课堂搬到校外实践活动,使历史课别开生面、有益有趣,真正“火起来”。
  六、 课堂教学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
  课堂教学要关注“教”:挖掘教学内容、教师语言幽默、板书设计巧妙。更要关注“学”,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教师的“教”,会强化主导,清晰目标,更加高效;关注学生的“学”,会更加突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让教学更加有效。
  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蕴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生活常识。历史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习俗,有利于学生认识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得法,让学生比较现代习俗,找异同,寻沿革,讲看法,使课堂“活”起来。“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既让学生有收获成就,又传扬了民族习俗,正合新课标的要求。
  尽力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增长学生生活智慧。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發展的规律。所以,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尽量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适时适度导入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把课本上的历史与乡土历史相联系既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识,以更好地理解现在,更坚定地走向未来,既加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林凡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2018(5).
  [2]顾新利.初中历史学科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以部编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为例[J].教书育人,2018(13).
  [3]方伟君.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乡土化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3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