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化学研究性备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萍

  摘 要:初中化学“研究性备课”是指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备课,以研究的要求改造日常教学工作。研究性备课以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师二次备课多种形式开展,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渗透于备课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研究性备课; 初中化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8-016-001
  一、什么是研究性备课
   备课即设计,通俗地讲,设计就是按一定的“计”来设立有关项目和有关程序。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教师天天都在备课, 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天天都在“研究”。因此我们就没有按照“研究”的要求来对待备课。我们提倡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不是要求教师放下手头的教学工作另搞一套,而只是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或者换一句话说,按研究的要求,改造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
  二、初中化学“研究性备课”内容
  1.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初三化学只有两本教材,备课时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然后要深入、全面地把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重点、难点搞清楚,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研究每个章节如何去教授,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教材不仅是学习的资源,同时也是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工具。教材在编写时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但是教师可以保持自己处理教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才会勃发生机。如在第十单元酸和碱学习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由简到繁排序,由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认识酸碱盐、将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合并,再逐步认识常见酸碱的性质,使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学习需要调整学习顺序,如教授二氧化碳时,可提前引发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进而引导学生寻找这些用途体现二氧化碳哪些性质。改组教材的目的是为了给师生的教与学增添“动力”和“活力”,因此,更可以尝试师生共同改组,共同创造。
   教师在学习、研究课标与钻研教材的时候,不能一味地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学识,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参阅一些有用的图书、资料、视频,学习别人优秀的教学经验,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开阔。教师在备课时应在对教材合理的挖掘过程中寻找其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打开”课本,寻找“亮点”,将死的教材变成活的知识,如学习溶液的酸碱度后,带领学生分析家中常见物质的酸碱度,在学习食品的养分成分后,让学生阅读食品的产品说明和营养成分说明。
  2.研究学生
   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升入初三年级后才开设的,是启蒙阶段的化学学习,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研究学生首先要对学生的思想情况、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有所了解,然后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初中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和推理能力,他们的记忆力十分强大,对事物很敏感,学习不能够全心全意注意。特别是学习化学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有个不好的现象:做实验时看“热闹”;学习理论知识时喜推理、烦实际、厌记忆。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每节课的授课内容是什么,哪些先讲,哪些后讲,更重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增长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初中化学研究性备课应该从下面几项做起。①备学生所想。教师要有预见性,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预设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和产生的一些想法。②备难懂的。教师备课应有“儿童意识”,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有些知识在我们教师看来显得很简单、幼稚,但是学生可能却觉得很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要换位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③备易错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可以利用备课去收集学生平常容易出错的题目或实验,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启发学生思考,错在哪?该怎么去做?如在检查装置气密性实验中,学生往往语言描述不够准确,教师备课应考虑边演示边讲解。④备易忘的。学习化学,必须要记忆一些化学用语和化学元素表等,而这些都是学生容易忘记的东西。教师备课时,可以把这些东西编成口诀或者歌曲,如《化合价之歌》,让学生吟唱的同时记忆更加容易,效果比直接记忆好很多。
  三、初中化学“研究性备课”形式
  1.教师个人独立备课
   每个教师事先要独立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进行初步备课。在这个阶段,教师应精心准备,这样就可以在集体研讨时提出合理的质疑和建设性的意见,备课内容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集体备课
   主讲人说课,阐述课程理念、教材地位、学情分析、目标设计、重难点突破、教学流程等教学设想,而后教师集体讨论,大家对主讲人的设计进行质疑、补充、修改和完善,形成日趋完善的教学共案,再由主讲人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订,使内容更加充实,并把修订好的教案发在小组里。
   集体研讨应突出一个“研”字,在认真听取主讲人的阐述后,全组教师要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体会,提出与主讲人不一样的想法:主讲人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活动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何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些问题光靠一个人是无法全面考虑的,只有依靠全组教师集体的智慧。只有在思维的碰撞、观念的交互中,才能让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
  3.教师二次备课
   在集体研讨时,全组教师根据年级的整体水平,按照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备出共案无法备到每一个班级学生的学情,也无法具体备到每一课时的教法,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自我潜能和教学智慧实施二次开发,最终形成自己上课使用的个性化教案。
  参考文献:
  [1]谢建富.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备课的策略与形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12期
  [2]薛冰成.成才视角下的初中化学备课策略[J]成才之路,2014年1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5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