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必要性进行简要的论述,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从建设硬件设施,优化师资结构以及完善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功能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关于推进高职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陆续出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全新的定位,各地的高职院校开始不断革新现存的培养与管理模式,探究更切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模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的社会使命。
  一、发展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必要性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以完善现存的实训基地,建设新型实训基地,力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如何能合理利用这些实训基地资源,除了满足教学功能之外,使现代化的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增强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技能鉴定、省级技能大赛、省级技能考试、企业及未就业大学生技能培养等几个方面。高职院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仅不会削弱学生实训的基本功能,反而有利于增强这一功能。同时,社会服务工作也可以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口碑,扩大学校宣传影响,为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的普及率较低,少数开展此项活动的院校也存在一些弊端,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进而解决问题,才能不断优化实训基地功能,使其更加完善。
  (一)实训基地硬件环境落后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规模是基本条件。目前只有少数高职院校重点发展的大型综合性实训基地拥有这些条件,90%以上的普通实训基地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实训场地环境与设备与省级技能大赛、省级技能考试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与企业现代化生产的实际生产线现代化设备严重脱节。这使得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培训这一社会服务模块难以实现。由此可见,标准化、现代化、规范化的实训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工作仍普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精细策划,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管理、运营,大幅拓展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社会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已经发展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高职院校,其中绝大多数不具备相应健全的管理机制。多元化的主体背景下牵扯到高职院校、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学生等多方利益,多方参与主体之间经常出现实训场地使用时间安排、材料工具损耗等方面的矛盾。与此同时,教学实践、职工培训、技能鉴定、承接高规格考试、比赛等多个功能之间也容易发生失衡的现象。这给实训基地的管理带来了难题,需要通过制定管理制度,设立管理机构,进行规范管理,为实训基地多功能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三)实训基地教学与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作用不显著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目前实现主要功能为教学功能,体现在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授课主体为在校生。在目前实训基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经验中发现,学生参与度较低,与社会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接触学习的机会较少。同时高职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交流沟通较少,与区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技术要求产生脱节,无法及时更新企业推广的新技术、新工艺。所以夯实实训基地基本教学功能,拓展其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合理的协调资源,规范管理模式,使两大功能相辅相成,取得更加显著的收效。
  三、提升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途径
  保持现有教学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合理调整资源结构,完善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完善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
  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的高效发挥依托于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水平。基地承接各类技能赛事、职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实训基地环境条件的改善,基地硬件设施的完善,先进的高新技术的引入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建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环境相贴合的硬件环境,才能做到学生在校学习经历与未来工作无缝连接,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强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是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软实力保障,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使实训基地更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同时为技能鉴定、企业职工与未就业大学生技能培训、省市级技能大赛等社会服务工作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才,以及更加规范化的流程。其中师资培养途径可以主要从引进高层次人才、教师企业挂职培养、参与国家高等职业院校的国培计划以及参加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几个方面着手。
  (三)建立完整的社会服务机制
  在保障教学主功能不动摇的基础上,实训基地可以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探索出独立的业务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管机制以及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体系,保证实训基地能够健康、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对于人员管理方面,可以引用考核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与原本实训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管理。
  (四)调整实训基地运行模式
  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通过运行模式的调整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了更加标准化、多样化、职业化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为各级别考试、省内乃至全国的各项赛事提供更加国际化、规范化专业的硬件设施,以及技术层面更加专业的赛事组织人员。同时师生参与到社会服务功能的过程中,拓展了实训教师与学生视野,使其及时把握行业发展脉搏以及技术革新的最新进展。便于实训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教学培养模式更加贴近社会职业人才需求,为今后全面开展产教研融合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吳加权,潘林元.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8:84-85.
  [2]张明哲,于恩顺,李岩.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发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2):114-115.
  [3]潘林元,吴加权.拓展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探究—以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为例[J].成人教育,2014,7:71-74.
  [4]宋德仁.中职学校机械类生产实训基地的社会功能探究—以沈阳市化工学校为例[J].电大理工,2014,1:7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7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