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媛媛 程新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大学生的就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绩效总体并不理想,而性别、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及实践经历等对学生的就业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院校特点,提出了促进就业的若干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绩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003-02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国内外都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业价值观、就业能力、就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均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1]。其中,实践能力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3],也是企业对大学生的首选标准,但在当前环境下,实践能力的培养又是高校教育中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践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关联,本研究以就业绩效为研究对象,在个体特征基础上研究实践能力对就业绩效的影响,同时探索校园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实践能力之间的关联,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与统计方法。问卷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综述,并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最终编制出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四个部分:基本信息与个人特征、实践能力、外部环境和就业绩效等,一共有45个题项。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法。通过问卷方式获取了第一手数据,并运用DPS7.05等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相关分析、可靠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2.问卷测试与统计抽样。数据来源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10月对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随机抽样调查,剔除没有明确就业单位的样本,实际有效分析样本231份。其中男生占49.35%、女生占50.65%,非独生子女占87.88%,来自农村占62.77%,其余来自城镇。调查样本中,工科类占15.15%、农科类占19.91%、理科类占16.02%、经济管理类占29.44%、人文科学类占19.48%;本科毕业生占67.53%、硕士毕业生占32.47%。
  二、信效度检验
  采用克朗巴赫(Cronbach)α系数判别进行信度检验[5]。我们分别对个体特征、外部环境、实践能力和就业绩效做了相关性分析,各项的α系数在0.734—0.893之间,我们认为这样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通过相关性分析进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三、就业绩效测量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绩效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就业绩效整体得分均值为3.36,其中获得绩效维度得分为3.40(各分项的得分分别为:找工作是否顺利3.38,获得面试的机会3.24,面试成功率3.67,花费的精力与时间3.29),持续绩效维度得分为3.32(各分项的得分分别为:对现有工资收入满意度3.15,对现有工作内容的满意度3.32,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3.27,是否会留在现有公司3.54)。以上结果反映了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不高,学生求职困难比较大,获得新工作后保有工作的意愿不强烈。
  四、就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和方向,以就业绩效及其各个维度的得分作为因变量,以各调查因素为自变量,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消除多重共线性,然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从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变量中,性别对就业绩效,特别是获得绩效有较强的影响,说明女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歧视和障碍,但性别差异对持续绩效来说影响并不显著。家庭背景对就业也有显著影响,说明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及培养方式对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就业机会,其就业绩效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拥有实践经历对提高大学生的获得绩效和持续绩效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从学生的实践能力角度来说,除了批判性思維对就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外,其他能力均对获得绩效或持续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综合上述分析表明,大学生的就业绩效包括获得绩效和持续绩效,在当前的环境下并不理想,这一点对于地方院校中的双非院校(非“211”、非“985”)大学生尤为严峻。就其影响因素而言,性别、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及实践经历等因素对于学生的就业绩效均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绩效,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学校及政府应该从以下角度进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绩效。
  1.提高对大学生就业绩效概念的了解。就业绩效不仅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以及大学生就业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早期研究中,大家简单地将就业绩效理解为大学生能否找到工作[7],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开始关注求职者就业以后的态度与行为,就业绩效被扩展为获得绩效和持续绩效,分别代表求职者求职时的顺利程度和获得新工作后保有工作的意愿[5]。对就业绩效采用获得绩效和持续绩效的综合评价,同时引入满意度的评价作为衡量的指标,完善了就业质量的衡量指标[8],对于提高就业提供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视角。
  2.针对特殊就业弱势群体,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辅导。当前,中国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模式日益凸显了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的重要性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远远高于教育背景和个人能力[9]。与此同时,性别歧视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针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就业弱势群体,除了在政府层面上要进一步强化就业保障制度外,学校有必要对其进行摸底和分析,并通过针对性辅导等措施,提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保障他们的正常就业。   3.提供多渠道实践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往往将实践教学定位于辅助教学,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重视,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进程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进程,实践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进程也相对滞后[10]。通过本研究表明,实践能力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绩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摸底,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实践能力的各项活动或教学研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
  参考文献:
  [1]杨春.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标准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4.
  [2]王志刚,申书兴,李存东,等.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3,(5):84-87.
  [3]何家理.高师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09,5(6):123-124.
  [4]胡金龙,林森,杜洋.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的探索[J].神州,2013,(8):248-249.
  [5]宋丽丽.大学生就业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9):53-56.
  [6]张斌.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的新疆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评价[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4):27-31.
  [7]Wanberg C R,Watt J D,Rumsey D J.Individuals without Jobs:An Empirical Study of Job-Seeking Behavior and Reemploymen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15,81(1):76-87.
  [8]李軍峰.就业质量的性别比较分析[J].人口与发展,2003,9(6):1-7.
  [9]郑晓明,吴赐联,李婉婷,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1):5-6.
  [10]楼建明,傅越千,包蕾,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实践能力测评机制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22(2):76-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