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狠抓教学细节力促课堂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喜平

  摘 要:我省实施新课改已经多年,许多教师在如何处理好教材知识,如何将课文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将课堂效果提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实效。但很多教师在教学细节上还存在大量问题,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些细节,这些细节看似不重要其实很重要,处理好了,事半功倍,忽视不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出现出力多,效果不佳的结果,所以,教学细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我发现并总结出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关键细节,现在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高中教学;关键细节;高效课堂
  
  一、 多方法齐用促高效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学生听课风格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三类,教师讲课要尽量照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尊重不同学生的感受。因此,教师用一种方法讲多遍,不如用多种方法讲一遍效果好。如:综合采用讲授法、讨论方、启发法、模糊教学法、框架线索指引法、辩论法、故事法、问题设疑法等。但不能光顾花样多,而要根据课型和所要教授的知识,一节课确定三到五个教学方法。教师讲课可以边讲解(照顾听觉型)边板书(照顾视觉型),同时边做动作或用肢体语言助讲(照顾动觉型),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师生互动、目光交流促实效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顾自己讲的精彩,不顾学生感受,关注学生太少,不注重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情感交流,发现不了学生的疑惑,发现不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不注重给学生在线索上的引导和启发,导致许多学生上课听几分钟就注意力分散,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听课接受知识的效果。因此,教师上课前一定要备好课,理清知识线索,将所授知识熟记于心,做到授课前胸有成竹。授课中,在讲台上讲解例题或板书时不要固定站在讲台一边,要交换站立侧身讲解,与学生时时有目光交流,在与学生的目光交流中要有适当停顿,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反应随机应变。小结时要给学生完整清晰的框架结构线索体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脉络一目了然,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实现两次信息转换促高效
  在我看来,从课堂信息传递来看,教学过程中有两次信息转换。从教到学是信息的人际转换,即从教师到学生的第一次信息转换。从学到学会是第二次信息转换,属于信息的自我转换,即学生对信息的精加工,从知识的记忆到理解,从单个知识的理解上升为多知识的线索总结和框架构建。经过两次信息转换,学生才能学会。只关注第一次,不关注第二次,学生是难以学会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只顾自己在讲台上尽情挥洒,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学生都听懂了,学会了,岂不知学生根本没有学会。因此,课堂上教师讲解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多元深加工,引导学生多归纳多总结,配以适当而精准的试题或事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听懂”走向“学会”。
  四、 让学生自主解析问题,自主解析材料,自主构建答案促解题高效
  对于习题课讲授,我认为,在目前核心素养背景下,试题编制也发生了重大转型。原来试题中所给条件、要求、欲解答的问题非常明确,学生看了试题设问部分就明确问的什么问题,所以以前的试题多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而现在的试题仅提供一个供考生阅读的文本,创设一个引出话题的情景,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解析,还需要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知识基础要全面,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知识的迁移和发散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必须十分细心,先在题目疑问处筛选有用的关键信息,尤其是那些否定词,弄清楚题目究竟在问什么,然后再阅读文本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关键句。最后联系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点确定答案。如果是主观题,就必须在草稿纸上组织答案,列出答案骨架,再对骨架进行润色。教师课堂上不要把最难的“找思路、找方法、怎么想”这些较难问题自己做,把相对简单的写答案让学生完成,以为这样对学生好,教学可以顺利讲完,岂不知这样会出现“能听懂,遇题就是不会做”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阅读,代替学生思考、组织答案。而要让学自己阅读,自己归纳总结,教师引导总结,学生自主构建答案框架。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考出好成绩。
  五、 在“黄金学习期”讲新课促高效
  什么是黄金学习期?我认为,上课5分钟后到20(25)分钟是学生听课黄金期。这段时间学生精神好,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好。在黄金学习期,必须确保讲授本节课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导入部分要短而趣味性强,切忌导入时间过长,处理昨天作业问题过长或处理班级事务过长。在不重要的知识点上要概括性强,衔接性好,不能时间过长。
  六、 抓好“两个等待期”促高效
  第一个黄金等待期是提出问题后,要留3~5秒等待时间,让学生深度思考,教师可下讲台观察一下学生对问题思考的程度,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不提倡急于让学生举手回答,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答案是浅层次的或是不全面的,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打开,能力没有被提高;更忌先叫学生,再说要回答的问题,让学生摸不着东南西北,一头雾水,从而让学生处于被动听课,而不是主动学习,对其他学生也没有启发性,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
  第二个黄金等待期指的是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留3~5秒反思期,让回答问题学生修改、补充自己的答案,再提问两个学生补充不足之处,让其余学生先概括前者发言要点,思考自己答案与回答问题学生答案有什么关联,还要思考如何有理有据、质疑补充。鼓励学生抢答,先说明回答问题学生回答的不足,再提出自己的見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七、 “三个角度”提问中下学生促高效
  讲题过程中中下学生容易疑惑,看不懂,理解不到位,从而不会做题。因此,要注意从这三个角度提问卡壳的学生:一是因问题中某个词语不理解导致不明白问的是什么,要鼓励这些学生平常多阅读,多涉猎各方面知识,学好语文,要在卡壳时多启发学生,可以列举一个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举一反三,使学生恍然大悟。二是条件与结论或旧知与新知建构时逻辑推理出现障碍,这时候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差,一方面要要求学生平时要抓紧记忆,努力夯实基础知识,再者教师要平时多在黑板上对典型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展示,最后要适当配一些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三是知道答案但语言表达困难,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训练时要独立思考,独立书写答案,切忌让学生一不会就查书,看参考答案,问其他学生。   八、 重难点讲授用好提示语促高效
  许多教师上课时一个调子,要么小小平平,使学生没听几分钟就昏昏欲睡;要么声音很高,像是喊话,一直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重视,使学生更好理解重难点,讲到重难点时要有引起学生注意的提示语,同时借助升调变换、要抑扬顿挫,有高有低,在重难点处要突然放高语调,用适当的提示语或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九、 做题采取“三讲”“三纠”促高效
  对重点题、思路新颖题、综合题可釆取“三讲三纠”模式:“三讲”即学生先思考后教师讲、同桌互说思维过程、抽学生复述;“三纠”即本题纠错、当堂同类巩固纠错、课后变式纠错。
  十、 选题采用“四例”“四维”促高效
  选题要统筹考虑“四例”和“四维”:“四例”指的是范例(例题的代表性、示范性)、同例(与例题同类型题)、变例(变式训练题)、仿例(让学生自己出题)。“四维”指的是正向思维(直接代理论、顺着想的题)、逆向思维(思维需变换、需逆向思考的题)、特殊思维(给生活经验有关、有隐藏条件的题)、综合思维(一道题用到多个知识点、理论或放到综合范围内看是否混淆的题)。对同一知识点新授课选题以正向思维为主,兼顾逆向思维,习题课以逆向思维为主,兼顾特殊思维,复习课以综合思维为主。
  十一、 习题课先复习一遍知识促高效
  新授课讲题时先复习一遍知识,再讲怎么做(应用)。在做本框题练习前,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将知识点复习一遍,对本框题重要知识点怎么出题,出现以后怎么解答进行强调,然后让学生自主训练,做题过程不容许查课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做此类题的方法技巧。
  如:用对子互学法加教师点拨让学生去学习知识。
  方法为:
  1. 组成两人组。
  2. 阅读。独立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3. 回忆。两个人都读完后,一个人不看材料,向同伴回忆材料中的知识。
  4. 检查。当同伴在回忆时,检查者指出概述中的错误和遗漏。
  5. 理解。两个成员举出一些课本外例子。
  6. 建构。完成上述任务后,两个人都要对所学内容进行知识框架构建。
  7. 教师点拨总结。
  十二、 用好“三段式高潮法”促高效
  多年来,我总结出了“三段式高潮法”授课。即导入高潮法,备课时要想方设法设计好导入,力求出现高潮,引起学生求知欲。如,设疑法、故事讲述法、活动启发法、学生辩论法、学生自述生活事例法、演讲调动法等。其次是课中高潮法,课上二十分钟左右,学生一般会有些疲惫而注意力分散,此时要用学生互动讨论法,故事笑话缓解法、肢体语言动作表达法等,一方面缓解学生视觉疲劳,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集中学生注意力。再次,就是小结高潮法,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知识框架,互相评论,再与教师黑板上的框架比较评论,说出自己感受。教师要评论总结简练,最后要有承前启后的话,恰当引起下次课的内容。
  十三、 师生双小结促高效
  课堂小结从教师板书展示引导学生自我小结,教师每节课讲授在黑板上展示的板书必须是线索式、框架式的。并时常鼓励学生对每个框题的内容做线索式、框架式总结,把学生总结的材料收上来,细心批改,好的鼓励,不好的把学生叫来指导,长此以往,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习惯归纳总结,善于归纳总结,喜歡归纳总结。在总结中把握知识脉络,在总结中把握知识内在规律,在总结中培养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张喜平,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陇西县文峰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