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汤芬花

   摘 要:分层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数学分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成效。文章结合人教版数学教学实例,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活动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方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新课程改革;因材施教;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9-0078-02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受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在面对这种差异时,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认知能力,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作业布置、评价等实施分层,通过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分层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在学生分组讨论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引导。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开展教学,其中,对于A级(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利用手中的数学学习材料自主探索数学规律;对于B级(数学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数学知识;对于C级(数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密切关注他们的数学学习状态和学习表现,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需要将所学知识完全展现给学生。在对学生分层后,教师可让A类学生自主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规律;可让B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可让C类学生对已知的知识点进行复述,教师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分层
   受先天因素、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数学学习效果不尽相同。特别是在数学计算和解题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大,学习效果更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予以考虑,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第一,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知道个位满十需要向十位进一。第二,让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出两位数和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第三,通过知识的迁移和计算寻找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类比推理的能力。第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在吃透教材、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定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数学教学。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定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值。第二,了解近似数时,要知道应该精确保留到某位小数。第三,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后,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其中,第一、第二层级目标是全体学生所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第三层级目标是数学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授课分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不仅要考虑优等生,还要兼顾中等生和后进生,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对优等生的教学要以“放”为主,在优等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其进行相应的扶持,以更好地培养优等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要以扶持为主,并适当降低学习标准,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分层授课,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朝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更好地实现数学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A层的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对B层学生予以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对C层学生可以直接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教师可以对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从一种到多种的数学解题方法。另外,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而让学生操作学具的现象。这种操作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讲十分有效,但是对于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讲,这种操作只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在操作学具的时候,教师要做到有选择和有针对性。
   四、数学教学过程中练习的分层
   分层练习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设计数学练习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基本练习。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对数学知识的直接运用,即要求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直接应用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获得必要的数学技能。第二,变式题训练和简单综合题练习。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注重培养中等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第三,对具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数学知识开展练习。这个层次的数学练习要让数学优等生进行优先思考,其他学生选择性练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答:“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度是12 cm、宽度是8 cm,这块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全班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解答出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对这个题目进行变式:“一块长方形木板,相临的两个边的长度分别是12 cm和8 cm,这块长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数学变式训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时,在基本授课完成以后,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爷爷比小明大52岁,小明今年a岁,爷爷的年龄是多少岁?2)姐姐比妹妹大6岁,姐姐今年x岁,妹妹的年龄是多少岁?3)公共汽车上原有20人,到公园站时下去了m人,又上来n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可让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交流,让优等生给中等生和后进生讲讲自己是怎么做的。这样的作业设计,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利用优等生资源,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
   五、数学教学过程中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因此,数学评价分层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对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水平,还需要关注学生数学學习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数学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数学学习评价中,教师要更多地应用赞赏、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理念,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体现,是未来数学教学的常态。因此,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从学生个体、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练习训练、学习评价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让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有所进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磊.简述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2]王蓝娟.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3]许芝丽.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4]栾利红.分层——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5]杨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7(01).
  [6]陈燕玲.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