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思维导图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曹和胜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在发生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模式可以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具有思维导图的能力。这项能力对高中化学尤为重要,高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掌握了思维导图,对学生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思维导图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高效课堂;思维导图;中学
  
  高效课堂即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理想的方向。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达到高效课堂,首先我们必须厘清当前一般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从我个人教学经验及同学科教师教学观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问题。
  1. 多数教师课前备课只能就教材和自己进行,很难备学生,不可能顾及全体学生。课堂上教师占用时间与学生占用时间比例不当,提出问题针对性不强,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学生头脑中呈现的知识点相对孤立缺乏联系。教学设计的盲目性导致老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环节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提问的意义何在,讨论的意义何在。
  2. 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比较多,而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却有些少。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高效的练习和复习。教师在学生存在的问题上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唯有通过讲解、补课和布置大量练习。
  3. 课堂上对于问题,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老师只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并没有关注学生对这些问题是怎么想的。导致同一个问题说了多遍还是错。
  4. 教师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却没有经过筛选,相当于活生生将学生推向题海,作业布置的目的性不十分明确。
  5.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常规的学习习惯不能养成,比如预习习惯往往被忽略,课后的及时复习和有针对性的练习完全被作业时间所挤压。
  解决以上问题的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学习策略。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放射性思考表达的方式。
   思维导图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在国外的很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美国,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所提供的优秀教案案例和软件资源中,我们看到了思维导图的大量使用,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应用度是很高的,他们的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可以非常熟练地使用思维导图,并将其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许多国际学术会议上一些国外的专家也可以自如地运用思维导图来说明自己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思维导图也将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
  下面以高二《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两节内容为例,谈一下基于思维导图构建的高效化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 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1. 学生先在白纸的中心画出本节的中心主题——化学反应速率。
  2. 学生根据课本的大小标题以及参考书的内容提示,画出思维导图的一级结构。
  
  3. 通过进一步浏览和老师指导,完善思维导图。
  
  相关说明:
  (1)在学习之前绘制思维导图是为了获得对知识框架的大体认识,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2)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指导学生正确、高效地预习,避免走马观花,没有实效。
   二、 按照思维导图所列知识点,逐点学习
  1. 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了解相关知识点。如果很容易理解的,在导图相应知识点打个“√”;如果有些不太理解的,打个“?”;如果根本不懂的,就打个“×”。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有两个:(1)增加学生阅读自学的比重;(2)促使学生有目的地看书思考。
  2. 教师按照导图逐点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针对本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易错点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教师真正地选择性讲解,真正能做到对重难点、易错点的讲解,而不是想到哪里讲到哪里。
   三、 根据导图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
  经过自己的预习和老师的讲解后,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或者进行一定量的课外练习。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1)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目的同传统教学一样);(2)有意识地评估题目的价值,为下一步记录范例做准备(不同于传统教学)。
   四、 根据导图所列知识点,寻找相应的范例记录在笔记本上
   由于事先绘制了思维导图,所以学生对本节的知识框架有了明确的认识,练习也就有了目的。我们教导学生在练习后,要对所做的练习进行评估,哪些是能反映导图上的知识点的?哪些是对自己有启发的?哪些练习是价值不大的?并对所做练习进行“瘦身”,也就是只选取少量最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记录在笔记本上作为范例,以便今后反复看、反复练习。   选取范例的几个原则:(1)重点、难点一定要选择相应的范例,题量也可稍微多几个;(2)易错点必须选择相应的范例;(3)散碎的知识点可以选择性地选取范例;(4)不属于难点的难题,不找范例;(5)每个知识点的范例盡量少,一般一个就可以;重点、难点、易错点可以适当增加范例题量,但最多不可以超过3个。
  这一环节另外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课堂笔记。我们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笔记方式。我们要求每一节笔记的第一页应该是这一节的思维导图(导图可以在以上的学习环节中不断优化,并且开始的时候可以先画在纸上,最后定型后,画在笔记本上,保证导图的美观),后面应该是对应于各个知识点的范例(范例尽量少而精)。范例,也就是有代表性的习题,只抄题目,不抄答案,以便今后强化。
  另外,我们要求对于每一节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至少有一题详细记录解题的思维过程和要点。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有:(1)知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增强学习的信心;(2)使学生对习题有基本的评估和筛选能力,让他知道什么样的题目更有价值,我做这道题能在哪个知识点上有所收获,避免了练习的盲目性。
   五、 依照记忆遗忘规律,对范例进行强化练习
  思维导图最大的功能就是在模拟人的大脑发散思维过程的同时,能够把这个过程以图形的方式呈现,极大地提高了记忆效率。所以,当每一节的知识框架都能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时候,我们也就不需要利用题海来强化对知识点的学习了,我们只需要对知识框架中重要的内容进行强化就可以了,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而且学习效果也有极大的保证。
  在这一步中,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按照记忆遗忘规律,定期对范例进行强化,而不是等到阶段性考试前才去强化。
  总之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中,有以下的优势:
  (一) 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了如何去进行预习,如何有目的地去阅读,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如何高效率地去复习和记忆,如何记笔记等等,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优化知识表征,促进思维可视化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示把零散的知识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起来,比以文本的形式线性地传递给学习者更加具体和形象,且更易于学习者接受,易于优化知识表征,促进思维的可视化,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三) 易于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引发学习者的“头脑风暴”
  围绕一个主题把复杂零散的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通过主题和各分主题之间的连接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发学习者的“头脑风暴”,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有效学习。
  (四) 改善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提升学习者的思维发散能力
  通过直观的图示形式展现抽象复杂的理论学习知识,更加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对知识的迁移学习。同时通过一个主题的发散,对课堂所要讲授的整体知识有系统性把握,发散了学习者的思维。
  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采用最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组织形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提高个体能力。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将学生在教学的三个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都能被所要学习的内容深深吸引,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有利于学生形成终生思考的学习模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季群.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27):154-155.
   作者简介:
  曹和胜,安徽省安庆市,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