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数学兴趣促进能力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裕海

  摘 要:小学高年级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加,知识量也逐渐增加,数学知识体系之间形成了很强的关联性,学生在高年级数学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困难,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影响到后续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小学高年级是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可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个性出现明显的差异,优劣划分十分明显,因此这一时期老师需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在数学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 从好奇到兴趣
  每个学生从童年起都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这是兴趣爱好发展的萌芽时期,所以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的前提为培养学生自身的好奇心。特别是小学生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来的好奇心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第一,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过去,渴望理解身边的事物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会问为什么、怎么回事这类的问题。第二,学生会对于感兴趣的事进行主动探究,例如动手尝试,或者触摸看。第三,学生会对于某些事情主动的投入大量的精力以及时间。如果学生能够有上面集中表现,那么好奇心最后就会变成一种兴趣。所以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会逐渐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 及时回应学生的好奇心
  作为一名教师不应忽视或避免去回答学生的问题,不能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的问题很幼稚,所以拒绝回答,甚至嘲笑他们,这样就会打消了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问题,科学地引导学生发展兴趣。
  (二) 教师利用新颖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喜欢新奇的事物,会对这件事情很感兴趣,作为数学老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培养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课期间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设施来辅助教学,利用一些多媒体软件直观展示给学生。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将渐渐的帮助学生形成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精神
  在学习的道路之中,学生一般会受到身边人的鼓励以及表扬,每一个学生都对于这种表扬充满期待,希望自己能够被认可。所以,如果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好奇心时,家长或老师应该适当地表扬和鼓励他们,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自信,培养积极探索的勇气,进而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 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自身产生一个方向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动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可以时刻激励学生行为达到一定目标的动机倾向。因此,一个好的学习目标是可以使得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针对目前的现状来说,很多家长都只是关注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所以老师也只是注重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排名,家长和老师的行为以及观点影响了学生设定正确的学习目标。新课程理念下,一定要确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一) 实现教学目标多样化
  在课堂之中,老师需要有多样化教学目标的意识,不仅要把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来把握,还要注意学生自身心理、情感上的变化。在多样化教学工作之中,教师逐渐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多维度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在4、5、6年级的学生,因为自身学习压力的加大,老师在教学目标设立中不能只是把成绩、学习成果作为唯一尺度。
  (二) 促进教学评价的多样化
  老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之下,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应该多方位参考。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情感变化,在学习中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对于学生优劣划分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把成绩作为唯一的尺度,还可以将学习态度、创新意识、情感等内容进行关注,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表现。
  (三) 家长应及时更新发展观念
  家长也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标准。要正视孩子数学发展之路的进步以及成果,在学习之中能够深入了解孩子目前的优势和不足,以一种多维度的方式去评定孩子的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使得孩子自身有着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最终使得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三、 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 提升学生数学成功的体验
  孩子自身的效能是一点一滴形成的,自我效能的产生由众多因素影响,特别是成功和失败这两个因素。所以要使得学生自身的自我效能不管发展,就需要学生自身不断掌握成功的经验。另外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设置等级,在上课时也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符合自身水平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进步。
  (二) 合理处理学生数学学习的失败
  在学习过程之中,数学学习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受到打击的学习经历,失败的经验和成功截然不同,失败的经验会使得学生受挫,甚至产生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与数学发生冲突。而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儿童期结束到青春期的特殊过渡时期,从心理上讲,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数学失败的经验将更加敏感,并将导致与数学的更强烈的碰撞。所以适当弱化处理学生数学失败经验是特别重要的,可以在平时的作业修改之中打半对的符号,尽量减少“×”号的使用,当学生自身改正好试卷之后再修改成“√”;在考试中尽量不要排出名次,成绩表不披露。同时,要引导家长正确的理解孩子的成绩,不是单单的和其他孩子进行成绩的比较,更应该着眼于孩子每次考试的进步,这样才能够使得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发展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兴趣。
  四、 转变学生归因风格
  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数学学习的归因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负归因方式下,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低,自我效能感低,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一) 教师给予学生归因指导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老师对于孩子学习的影响是特别大的。例如,当一个学生考试不及格时,用语言来指导他。老师可以对学生说:“最近我看到你很努力的呀?”这句话给学生带来一种其实学习是可以由自己进行主观改变的信息,使得孩子学习更加刻苦努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进步的时候,老师需要及时的表扬学生,使得学生自身对于数学学习充满信心。   (二) 正确表达对学生的期望
  学生在学习时,老师和家长都给学生注入了很大的期待。与教师相比,家长更注重学生的表现。大多数家长不了解教育,他们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是因为孩子平时学习不努力。所以家长在学习上无形中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压力。从长远发展上来看,这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孤立无援,对数学产生厌恶感。所以家长需要科学的去看待学生自身的能力,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
  五、 及时反馈,合理奖惩
  孩子在学习上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瞩目,特别是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所以在学生取得不错的成绩时,家长和老师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嘉奖,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动机。
  (一) 及时激励评价
  当学生的水平有所进步时,老师需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尽可能地以一种有针对性的方式去评定他的进步,这样也使得孩子了解自身的进步,使他们获得在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加强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好奇心。有时老师只需说一个词就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学生的轻微进步,及时鼓励评价。
  (二) 合理奖惩,因材施教
  在对于学生进行褒奖时,老师需要注意到学生自身个体性格的差异,根据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去进行相应的表扬。例如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表扬,这样能够使得他们更加具有自信心。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如果仍采用这种方式可能会使得他们过分骄傲自满。老师需要正视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 教师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影响。
  (一) 做好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之中,老师是一种比较权威、严肃的象征,学生需要对于老师的话进行全面服从,师生关系也是较为僵化的模式,老师单方面给学生下达一些指令,学生只能服从,没有地位,他们自然对学习没有兴趣。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学习之中,老师需要正视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对孩子的学习做好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起到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不是强制性地让学生做这些那些事情。师生之间也是应该及时沟通,老师需要积极的发现学生自身的兴趣所在,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指引。
  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兴趣发展的指導者,而不是控制者。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加专心,老师需要注意自身的上课节奏,还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如果发现学生上课出现溜号的行为,应该提醒他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其实是时刻在关注着自己,这样使得学生对于数学这一门课程更加热爱,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要积极有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当老师在课堂上提醒学生,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适当地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师生之间的互动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以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应加强教学技巧以及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学生的变化,即时了解学生情况,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
  (二) 重视综合化学习
  1. 做好学科知识整合
  小学数学学习中包括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综合运用和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水资源、绿化面积、气候变暖引起的升温等多种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使得学生自身有了锻炼的素材,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的建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了解到一些人文地理知识,加大了对于生活的了解,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 掌握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学工作的开展,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建立直观的几何图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这种策略,效果非常显著。
  在六年级“圆的面积”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将圆分成均匀的部分,之后进行拼凑可以形成一个类似于矩形的图案,这样就可以推算出圆面积的公式。这一内容学生不可能用剪刀和铅笔来完成分割的内容,而在PPT中,教师使用计算机技术将一个圆分为64、128和256份,分割越细,缝合图形越靠近矩形,非常直观形象,这些精美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分割过程之中,没有人会错过对新知识的解释,教学效果好,学习氛围强。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是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后续中学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一定重视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积宁.非智力因素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
  [2]陈武强.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
  [3]吴玉如,吴亚萍.学习兴趣的激发[M].天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汪裕海,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民乐乡下川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2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