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体育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刍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楠

   摘 要:合作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文章在分析体育合作教学的意义基础上,对采用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教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5-0041-02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学生的成长发育。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多种,教师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当前的体育教学虽然没有过多的问题,但是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还是重视不够,这直接导致学生包括合作意识及能力在内的体育素养较低。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而合作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体育合作教学的意义基础上,对采用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途径进行探讨。
   一、体育合作教学的意义
   1.适应课程改革需求
   课程改革逐渐趋向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而不是学习结果。合作意识的培养虽然可以通过较多方法实现,但合作教学是最直接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程改革提出现代体育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差异性特点,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交流、共同发展。学生要想获得全面发展,就要融入合作模式,这是教育政策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要重视四个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二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識与合作能力是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2.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智力与体力的发展外,还需要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前,我国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是家庭的核心,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长大,缺少吃苦精神,抗挫折能力差。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别,要求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不愿意承受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出现逃避运动的心理。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带动,互相帮助,从而全身心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而且,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其心理特征,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适学生的心理,让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使其在体育学习中更加积极。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开展合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体育项目小组竞赛活动。开展竞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意志品质、沟通能力等大有裨益,即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会努力表现,凸显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在自己喜爱或擅长的运动中,能够在小组内起统领和表率的作用,与同学相互促进、查漏补缺、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学生在竞赛中对于自己不擅长的运动,会积极向同学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合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能力的途径
   1.激发学生兴趣
   在培养学生体育合作意识及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体育学科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想办法激起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的兴趣。而小组模式的合作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开自我,充分体会参加体育学习的乐趣。比如,开展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放手让他们练习。首先,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组,然后给学生们讲解篮球运动的关键性技巧。接着,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练习投球、运球等技巧,让他们通过交流切磋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各组学生都初步掌握相关技巧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观看篮球比赛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实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篮球比赛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篮球技术,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这样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明确小组规定
   为了提高合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了避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无序、混乱、茫然的状态,教师需要明确小组规定,做好责任分工,体现合作意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组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让小组的构成更加符合体育教学要求。开展合作教学时,教师需要对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如安排小组成员拿道具、组织排队或记录小组学习情况等。只有明确各自任务,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小组的凝聚力,从而提高合作意识。另外,对待各小组,教师需要做到一视同仁,让学生在明确的小组规定下完成学习任务。
   3.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会存在抵触情绪。所以,体育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并努力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比如,开展立定跳远项目教学时,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和规范的动作示范,向学生讲述和演示跳远的种类区分及相应规则。在学生有序完成立定跳远学习任务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分组。分组时,教师需要均衡学生之间的能力,使其可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再次安排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的时候,教师需要检测学生的小组学习效果。检测时,教师要多给予学生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自信。一旦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尊重其人格,委婉地指出和纠正,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语言风趣、幽默,动作标准、规范,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多鼓励学生,多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合理应用方法
   合作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具体实施时要合理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教师合理应用小组竞赛或者小组共学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实现合作教学的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小组竞赛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督促与帮助。比如,锻炼学生的短跑能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接力赛。对于这个项目,学生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教师组织接力赛时,可以将学生们分为男生组、女生组或者男女混合组。接力赛这一项目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要求很高,每个成员的表现都会对小组整体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每个成员都需要具备较强的协作意识,在接力期间与队友密切合作,从而提高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教师利用共学法开展小组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小组人数进行重点考虑,确定适当的人数。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均衡,小组成员可以能力相当,也可以有一定的差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共学明确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因为在体育训练中,部分学生的训练方式有时会存在问题,但是他们并不自知,所以会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而通过小组共学法进行体育训练,小组成员就能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互相指出不足、纠正错误,从而共同进步和提高。
   三、结语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凸显合作教学的特点与优势,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具体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小组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動,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体现合作学习的精髓,使合作教学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萨出日乐图.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邵伟德,邵天逸,李启迪.体育教学“合作学习”研究评述[J].体育教学,2015(05).
  [3]董亚东.“合作式教学”在中学体育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王坤.体育合作学习方法的改进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
  [5]陈优良.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合作教学模式群体效应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7(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9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