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月林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数学建模正是沟通学生实际生活、社会与数学理论的纽带,且其早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基于此,立足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如何引导学生建模,培养其建模能力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建模;建模能力;培养对策
   在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使其扎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等,以此在弄清楚数学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提升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众所周知,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其同时是数学思想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数学建模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建模,培养其数学建模能力。
   一、加强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其实就是实现数学化的过程。简单地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是将具体现象变得抽象化的过程。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就是实现数学化的过程。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其需要给予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机会,立足教学所需,选择适合建立模型的内容或生活现象,使学生在问题表征分析的过程中,自主运用所学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在不断的练习中拉近其与数学建模的距离,为其数学建模能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我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选择了鸡兔同笼该问题,引导其在问题情境的体验中,建立数学模型。具体地以这样的问题为例:将若干只鸡兔放到一个笼子里,其中一共有35个头,94只脚,请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利用这样两种方法解决。
   第一种:方程模型。将兔子的个数设为x,根据题意,兔子有35-x只。此时,列出方程:4x+2(35-x)=94,从而求出x=14。
   第二种:假设法。将笼子里的动物假设为全是鸡,此时脚的个数为35×2=70,假设后的脚的个数变少了,少了94-70=24只。此时,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兔子的个数为:24÷(4-2)=12只。
   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之后,我则立足其所建立的模型,为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现在超市一共有两种在售的笔记本,其中一款是1.9元/个,一款是1.1元/个。张老师一共花了28元,请问这两种笔记本各买了多少个?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之前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灵活运用,在用中帮助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其问题表征能力。
   二、培养学生建立条件信息逻辑关系的能力
   在数学表征的过程中,倘若我们能有效地应用问题模型表征策略,将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所谓的问题模型表征策略是指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情景,鼓励学生以问题情景为基础,设定详细的问题解决计划,在计划制订的过程中分析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探寻到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策略。问题模型表征策略对学生的条件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我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从学生的逻辑关系分析能力入手,引导其分析条件,建立模型,从而提升其数学建模能力。
   首先,我在数学教學活动开展中,会教给学生提取、分析问题信息的方法。因此在我们所接触的数学问题中,往往每一个情景中都包含着一些至关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学生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以该问题为例:书店老板到图书批发市场采购,第一批采购的书花费了100元,并将其每本定价为2.8元出售。由于这批书较为畅销,购买第二批的时候,每本增加了0.5元,一共花费了150元,但数量比之前的多出了10本,但是,由于市场原因,此次购买的书,有卖不出去,老板打算按照定价的5折出售,请问此次卖书,老板是赚了还是赔了?在分析该问题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调动其已有的买卖知识,搜索书的批发价、批发数量、定价、售价等有关的信息,以此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其次,我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会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因此,数学建模题中所给出的条件往往是不充分的,此时需要学生自主搜寻有关的信息,以此解决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会利用合理假设的方式,对问题条件进行猜测,以此计算、比较、验证。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该学科的教学特点,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搜寻信息、建立模型,帮助其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玲玉.初中数学建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D].集美大学,2017.
   [2]郭思思.建模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7):178.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课题研究兰州市个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18]GR14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04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