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体验感悟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探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朝香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能加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则能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提示学生补白内容、鼓励学生比较揣摩、引导学生展开拓展等方式,都能促使学生加强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语文能力;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4-0043-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而应该鼓励学生深入进行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自主体会作品的内涵和深意。提高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逐步提升。本文对加强体验感悟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进行研究。
   一、想象,丰富画面
   想象法是一种能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和感悟的好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那些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的文章。笔者在教授这些文章的时候,常常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从文字的表面深入下去,鼓励学生用心去感受,促使学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其体验和感悟的能力。笔者鼓励学生先诵读课文,然后展开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图像印入脑海,然后再尝试将画面表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上第17课《黄果树瀑布》一文是一篇唯美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受作品的文字之美,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倾听瀑布飞泻的声音,感受瀑布一泻千里的场景。此后笔者还鼓励学生诵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并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想象一下自己看到的是怎样的场景,然后用语言复述出来。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能更好地感受作品的画面。有学生尝试表达了自己感受到的画面:“作者笔下的瀑布是雄伟壮观的,但又不是那种距离人很遥远的感觉。作者用‘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表现出了自己和瀑布之间的亲近感。”还有学生说道:“作者说‘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说明这是能让人精神舒爽的瀑布,体现了作者观看瀑布后的快乐感觉。”在尝试表达画面的过程中,学生对作品中展现的内容也有了更形象化的感悟。
   在反复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画面,增强感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想象的意境,笔者还常常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特定的意境,体会文章中的画面。
   二、补白,领悟语言
   学者李卫东在谈到感悟式教学时,认为文章言语在内容上往往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因此会形成空白,在这种时候要使用补白法促使学生联系课文前后文的内容,想象作者留下的空白,进行补白。笔者在教学中也常常鼓励学生进行补白,这不仅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领悟文本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六上第16课《草原》一文不仅展现了草原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少数民族同胞的好客,反映了祖国各民族的团结友爱。为了让学生能深刻体会作品语言中蕴含的深意,笔者鼓励学生围绕文章的留白处进行补白。笔者提醒学生思考:“作品只提到太阳西下的时候,大家谁都不忍心走,但并没有详细地描写离别的场景。大家尝试展开想象,补白一番,想想作者若是要写离别的场景,会怎样写呢?”笔者提醒学生注意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体现出草原的特点,在离别的时候尝试写一下夕阳照在草原上的美景,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写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要写出依依惜别的场景。有学生写了蒙古族同胞拉着马头琴,在夕阳下唱送别歌曲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更感受到了作品的言外之意,体会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适度停顿是感悟式教学中的好方法。笔者在学生读到文章留白处的时候往往让学生停下来,鼓励学生想一想,感受一下作者没有表达的内容。这样就能诱发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比较,揣摩心理
   学者李卫东认为感悟式教学中的“感”指的是感受,用心去体验,而“悟”则是比较、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学生要通过反复实践领会事物的本质,并尝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感悟,经常组织学生参与比较分析活动,让学生揣摩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和感受,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在指导学生学习六下第8课《三打白骨精》的时候,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前后比较的方法,体会一下唐僧、孙悟空等人物的心理变化。笔者鼓励学生分析唐僧在孙悟空两次打跑白骨精之后的对话,并尝试揣摩人物的心理,说说能否从对话中看出唐僧的心理变化。有学生发现:“孙悟空第一次打了白骨精后,唐僧虽然责怪孙悟空,但态度并不严厉,很明显相信了孙悟空的话。但孙悟空第二次打跑白骨精之后,唐僧的态度变得十分强硬,而且还要赶走孙悟空。”笔者又引导学生思考:“唐僧为何最后还是没有赶走孙悟空呢?”学生认为:“唐僧有些无奈,知道孙悟空说的什么‘松箍咒’是一个借口,但是他还是默认了留下孙悟空,这说明他心中其实还是舍不得孙悟空的。”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对唐僧的心理活动有了充分的感悟,能体会到师徒之间的情义。
   不少作品中都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的时候作者是通过动作、语言、环境等方式展现人物的心理,而并没有直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为了让学生增强体验和感悟能力,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尝试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提升自己阅读能力。
   四、拓展,联系生活
   由于学生的阅读经验有限,有的时候很难获得和作者的共鸣,其体验和感悟能力也不够好。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尝试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这样就能促使学生丰富认知,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以四下第8课《三顾茅庐》一文为例,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为何刘备对诸葛亮这样器重。有学生问道:“刘备离诸葛亮的家还有半里路就下马,这也太夸张了吧?是不是有作秀的感觉呢?”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对历史不够了解。为了深化学生的感悟,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礼节是怎样的,了解刘备为何想要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了解诸葛亮的实际才能是怎样的。由此学生认识到:“刘备认为自己是中华大统的继承者,而诸葛亮的才能非常强,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因此必须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来辅佐自己。古人认为礼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刘备这样做也不奇怪。”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感悟:“大家若是有事情要向人求教的话,会怎样做呢?是恭恭敬敬地求教,还是很粗鲁地说话呢?”这样学生就有更深刻的感悟,体会到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合理性。
   除了结合资料进行拓展之外,笔者还组织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感悟,想象一下自己处在作者的位置会怎样做、怎样想。这样也能让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思考作品中的各种问题,一些看似难以理解的问题有时就会迎刃而解。
   想象、补白、比较和拓展,这些方法都是能够诱导学生进行体验与感悟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也能促使学生体验和感悟,包括揣摩法、联系法、观察法、故事法等。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精心选择合适的方法诱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读懂作品,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海莉.小学生感悟文本典型人物形象策略探析[J].语文天地,2015(09).
  [2]计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7).
  [3]何欣,王天平.群文阅读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01).
  [4]李作芳.淺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
  [5]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6(07).
  [6]陈祖正.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
  [7]秦俊巧.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重要意义及指导方法[J].语文建设,201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305.htm